01

安居乐业的龙头山一路向前 2024年04月02日

2014年8月3日,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对群众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损失。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鲁甸县龙头山镇听取了当地干部关于灾区恢复重建的情况汇报。他强调,灾区恢复重建一定要搞好规划,生活恢复和生产恢复一起抓,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一起抓,重建家园步伐要加快。要把住房质量放在首位,提高抗震水平,建设抗震民居,确保灾区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

◆记者 唐龙泉飞

如今,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是龙头山老百姓的真实写照。2023年,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8.66亿元,是2014年的2.63倍,年均增长1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7元,是2014年的3.33倍,年均增长14.3%。

10年来,龙头山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圆满完成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全新规划了集镇发展蓝图,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强化民生事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产业结构调整,部署乡村振兴“路线图”。

“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房子,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基础设施完备,交通方便,增收渠道增多,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特别是花椒产业的发展,让每一户农户实现收入稳定,安居乐业。”龙头山镇甘家寨的邹家荣回忆10年来的变化感动不已。

2015年以来,累计争取资金25.89亿元,实施交通、水利、民生等各类项目123个,中小学、卫生院、村卫生室、12个村级活动场所、新老集镇和9个集中安置点、镇政府办公用房、派出所、中心法庭、交警中队等一大批项目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村组道路硬化率由原来的11%提升至85%,247个村民小组实现100%通公路、100%通管网,“一园三馆”旅游文化设施如期完工并开馆迎接游客,集镇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0.25平方公里扩至1.23平方公里,集镇居民由原来的905户1528人增加到3019户12470人,一个美丽、安全、宜居、宜业的集镇在峡谷中蝶变。

“老书记回来看看啊!”“老书记,到家里喝杯茶。”3月26日,龙头山镇原党委书记李善云再次回到龙头山集镇,在凉亭遇见乘凉的老百姓时,他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离开的两年时间里,李善云时常回到龙头山,看着曾经作战的地方感慨万千。“山还是那山,房已不是当年的房;树还是那树,种植户却多了技术……”

10年来,龙头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近年来,龙头山镇结合区域资源优势,打造青花椒产业和朱提文化旅游产业2个示范带,将全镇划分为3个产业区域。截至目前,全镇花椒种植面积从2014年的2.8万亩增加到8.4万亩,年产量从2014年的1850吨增加到5440吨,年产值从2014年的1.8亿元增加到3.4亿元。同时,依托辉煌灿烂的朱提文化资源和“一园三馆”基础设施,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积极洽谈引进上海李也、北京佳龙等文旅龙头企业,用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推进3A级旅游集镇巩固提质,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嘱咐我们要学习身边的典型事迹,并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为群众纾难解困,带领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曾经担任龙头山镇政府办公室主任的沈亮才10年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龙头山地震灾区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如今,他已成长为龙头山镇副镇长,分管医疗、教育等工作。

10年来,龙头山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坚持以教育、医疗为重点,全面推进民生改善,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2568万元,较2014增长142.2%,特殊困难群体全部实现应兜尽兜、应扶尽扶。扎实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输出工作,劳动力就业率从2014年的63%增加到86%,人均工资性收入从3476元增加到8776元。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落实网格化管理服务、乡村议事委员会、村规民约等创新机制为载体,坚持月遍访、旬研判、周动态,清单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家庭风险隐患,成功创建成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科普小镇,创建成1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文明村。2024年,龙头山被确定为全省基层治理创新试点乡镇,全镇持续保持团结和谐、平安稳定的良好局面。

地震是一次考验,是劫难但更是重生。通过不断接续发展,如今的龙头山,青花椒飘香、特色民居风貌统一,各族群众纷纷住进新房子、过上新生活,正向着集宜居、宜游、宜商、宜休、宜娱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昂首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