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昭通推进经济互嵌 凝聚各民族共富“一股劲”》
易地搬迁挪穷窝,产业就业稳新家。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搬迁安置区是全国最大跨县安置区,共安置来自5个县的各族群众39000余人。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昭通制定印发相关政策文件,与省外274个地区建立劳务协作长效机制,打造“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劳务输出模式。同时,在安置区周边发展苹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推动各族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安置区和悦社区七旬老人邹文昌感慨道:“搬出大山天地宽,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民族村寨谋新篇,农文旅融合促增收。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半河村是民族聚居村推动经济发展的典型范例。该村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党支部+村集体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导群众种植油菜、小米等经济作物570亩,建设“扎西红瑶跑山鸡”养殖基地,带动120名群众就业增收。同时,半河村探索“体育+农文旅+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融合发展模式,累计建设农家乐、越野赛道等文旅项目18个,举办山地自行车爬坡挑战赛、花山节等活动9场次,吸引18.3万名游客前来体验,带动43户群众吃上“旅游饭”。村民陶家德高兴地说:“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现在村子建设好了,我们在家也能挣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