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去,保隆村村民陈洪均已经在牛舍里忙活起来。添草、清扫、观察牛的状态,这位皮肤黝黑的汉子动作熟练,神情专注。2年前,他还在昆明从事着完全不同的工作,如今却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牛司令”。
2023年6月,陈洪均的一个决定令许多人感到意外:放弃城市工作,回到保隆村大地湾村民小组养牛。“当时乡亲们都说我疯了,但我心里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回想当初的选择,他语气依然坚定。
创业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起步阶段,由于缺乏养殖经验,陈洪均买的几头牛接连生病。那段日子,他整天守在牛舍,查资料、请教专家,常常夜不能寐。“一头牛就是上万元的投入,看着它们没精打采的,我心里比谁都着急。”他回忆道。
为攻克技术难关,陈洪均自费到外地学习养殖技术,还专门请来县里的畜牧专家面对面请教技术难题。渐渐地,他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养殖方法,从饲料配比、疫病防治到母牛接生,每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的养殖场已拥有25头肉牛,其中能繁母牛17头。为确保饲料供应,他储备了200吨青贮与黄贮饲料,足够牛群全年食用。预计今年可出栏肉牛15头,纯收入约20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陈洪均的成功吸引了村民们的关注。面对前来请教的乡邻,他总是倾囊相授。“养牛最关键的是做好疫病预防,饲料搭配也很重要。”在他家的牛舍里,常常上演着一堂堂“现场教学课”,他手把手地教村民养殖技术。
村民陈洪斌是最早跟着陈洪均养牛的人之一。“去年我买了5头牛,陈洪均不仅帮我选牛,还经常手把手地指导我如何饲养。现在我家共养殖肉牛11头,今年预计能增收5万多元。”说起陈洪均的帮助,陈洪斌满怀感激。
在陈洪均的带动下,保隆村的肉牛养殖业迅速发展。目前,全村肉牛养殖户已达76户,存栏量达684头,半年出栏263头。村民们算过一笔账:按当前市价,每出栏一头肉牛可获利约5000元,肉牛养殖已成为保隆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傍晚时分,村庄渐渐安静下来,牛棚里684头肉牛沉稳的呼吸声,仿佛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陈洪均计划明年继续扩大规模,建设标准化牛舍,引进优质品种。“我想带着乡亲们把保隆村打造成肉牛养殖专业村,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夕阳西下,陈洪均仍在牛场里忙碌。这个曾经的打工者,如今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牛”气十足地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