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10月17日

村里事就是我的心头事

8月22日 晴

清晨,推开陈明春家鸡舍的门,就听见他一声接一声地叹气。乌鸡产蛋量不稳,陈明春的眉头拧成了疙瘩。我蹲下来看了看,鸡舍里有些闷热,通风不畅,几只乌鸡蔫蔫地缩在角落,不像往常那样精神。

“别急,咱们一起想办法。”我一边安慰陈明春,一边联系乡里的养殖专家吉学钦。吉学钦二话不说,骑着摩托车就赶了过来。他里里外外仔细察看一番,然后耐心地教我们怎么调整通风设备、加装遮阳网,还手把手地演示新饲料的调配方法。“夏天鸡也怕热,得让它们住得舒服些。”这句话把原本愁眉不展的陈明春也给逗笑了。看着陈明春重新拎起饲料桶忙活的背影,我突然想到:乡村振兴不就是要让这样的笑容更多一些吗?

下午和程支书聊起乌鸡产业,我俩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电商这条路。“咱村的乌鸡品质优,就是还缺销路。”程支书一拍大腿,“我这就去动员年轻人学直播!”我们蹲在村委会门口的石阶上,仔细算了一笔账:要是电商真能做起来,每户人家一年下来能多挣不少哩。望着远处那连绵的茶山,我心里暖融融的——乡村振兴,不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吗?

8月25日 晴

今天特地去了王婶家的鸡舍。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此起彼伏的鸡叫声。王婶正弯腰捡蛋,篮子里,青壳蛋已堆得满满当当。“余干部你看,这几天蛋多了不少哩!”她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儿,非要塞给我几个还温热的鸡蛋,“带回去尝尝,这可是咱保隆村的乌鸡蛋。”

下午忙着筹备电商培训,联系讲师、布置场地、准备材料。村里几个年轻人闻讯后都跑来帮忙,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怎么拍视频、怎么讲好保隆村的故事。小杨还主动请缨:“我普通话标准,我来当主播!”看着大家跃跃欲试的模样,我忍不住掏出手机,记录下鸡群在竹林下觅食的温馨画面。这些生动的场景,不就是最好的销售名片吗?傍晚时分,我还在村委会整理培训材料,窗外飘来各家各户炒菜的香味,混着青草的气息,或许这才是乡村振兴最真实的滋味。

8月27日 晴

清晨,村委会大院外传来阵阵争执声。肖大爷和李婶各执一根竹竿,争得面红耳赤。原来又是肖大爷家的鸡跑进了李婶家的菜园这个老问题,这回还把之前赔菜苗的旧账也扯了出来。

我先去菜园看了看,几棵小白菜确实被啄得七零八落,篱笆也歪斜了。接着我又转到肖大爷家的鸡圈边,一看,围栏底下破了一个洞,难怪鸡总往这边跑。其实两家本是远房亲戚,每年过年都会互相送年糕。

“咱们坐下慢慢说。”我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茶,“肖大爷的鸡养得好,李婶的菜种得水灵,都是能干人。乡里乡亲的,要不咱们一起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听我这么说,两人的语气都软了下来。

最后商定:肖大爷负责修补鸡圈,李婶在菜园边多加一道防护网。李婶连连点头,说以后有事好好商量。傍晚时分,我看见两位老人一个修鸡圈,一个扎篱笆,还有说有笑地聊着天。肖大爷的小孙子还跑来给李婶递铁丝,那画面让人心里暖乎乎的。夕阳把他们的身影拉得老长,暖暖地照在村路上。

其实驻村工作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这些琐碎却透着温暖的小事。把乡亲们的烦心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把大家心里的疙瘩一个个解开——这就是我每天最踏实的收获。夜深了,我在日记本上写下这些文字时,仿佛又闻到了家家户户灶头飘出的气息,那是最朴实的人间烟火,也是最真实的乡村振兴之路。

余 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