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10月17日

以“绿色”为底绘“新景”

当清晨的第一缕微光穿透盐津县落雁乡保隆村山间的薄雾,养殖户张世姚一推开浪子沟示范养殖场的鸡舍门扉,一片“墨色”便伴着此起彼伏的鸡鸣声朝他涌去。8600羽乌鸡,承载着286户村民的致富希望,在由“以奖代补”政策扶持建设的129个鸡舍中茁壮成长。

这跃动的“墨色”,是保隆村产业画卷上最富有生命力的笔触。在鸡舍的旁边,76户养殖户棚舍中的684头肉牛正安稳生长——半年内已出栏263头,这一切,稳稳地筑牢了村民增收的基石。从鸡舍到牛棚,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共同构成了这幅多元养殖的生动图景。

行走在保隆村蜿蜒的山路上,满目苍翠织就的生态屏障扑面而来。7600亩新造方竹与500亩天然竹林,在起伏的山峦间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赵林华、罗勇等种植户穿行其间,指尖抚过新抽的、坚韧的竹节。这些挺拔的生命,不仅重塑了群山的容颜,更在破土而出时为绿色发展扎下了根,既为村庄积蓄着持久的生态动能,也蕴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的无限潜力。

产业振兴的底气,源于对乡土禀赋的精准把握与对“绿色”价值的深度挖掘。保隆村没有止步于单一的产业模式,而是精心构建一个以“特色”为灵魂、以“绿色”为底色的多元产业矩阵,推动生态与经济和谐共生,共同支撑起乡村发展的韧性骨架。

当目光投向广袤肥沃的田野,“N”产业的多彩画卷将“绿色生金”的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保隆村响应市场需求,巧妙运用土地轮作智慧,让5000亩耕地四季流转、生机盎然。春日里,2000亩玉米与黄瓜套种,和谐共生;秋风中,3000亩耐寒高产的菱角菜铺展成一块巨大的绿毯,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稳定的价格赢得市场青睐。而点缀其间的白菜、油麦菜、莴笋等特色蔬菜,则丰富了市场选择,精准回应着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这片绿色土地结出的是实实在在的富民硕果。仅今年夏秋两季,200吨鲜嫩黄瓜便创造出400万元的产值,成为撬动村民增收的有力杠杆。这些数字的背后,是12位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在采摘旺季,还额外带动了80人次的季节性用工。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守着家门口的田地,半年就能有6000多元进账,日子过得踏实多了。”村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产业兴旺带来的真切改变。如今,秋日的菱角菜正以其稳定的经济效益,为农户铺就一条清晰可见的增收之路。

从张世姚鸡舍中跃动的乌鸡,到赵林华、罗勇守护的竹林,从牛栏里肉牛壮硕的身影,到田畴间鲜绿的黄瓜与深绿的菱角菜——保隆村的山水大地,正被这些鲜活生动的绿色产业符号重新定义。墨羽点染山林,翠竹固土生金,蔬果轮转生财,一条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绿金”链条,在青山绿水间环环相扣,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当乌鸡的欢鸣、新竹的拔节、肉牛的壮硕、蔬果的清香共同谱写出山村发展的交响,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保隆村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徐徐展开,奔涌着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