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莫 娟 姜跃武
清晨6时,昭阳区洒渔镇的苹果园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果农们麻利地采摘着挂满晨露的红苹果,这些新鲜的果实将在中午12时前出现在昆明各大超市的货架上。“现在早上摘果,中午就能到昆明。”果农张家云一边将苹果装箱一边说,“路修好后,不仅苹果损耗少了,价格也上去了。”
这要归功于全长25.19公里的靖洒公路的改造升级。这条连接昭阳区与大关县的交通动脉,不仅让“昭通苹果”的品牌越叫越响,还带动了竹笋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昭通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在洒渔镇苹果交易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正忙着验货、装箱。“现在我们的苹果24小时就能运到北上广。”洒渔镇相关负责人张汇梅说,新建的240公里产业路将13.1万亩苹果园与西南最大的交易市场无缝连接,彻底破解了“运输难”,显著提升了昭通苹果的品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这一变化推动了苹果产业链的全面升级:产地仓、分拣中心相继建成,冷链物流直通省外,果农直播带货也悄然兴起。手机屏幕亮起,订单不断涌入,果农足不出户便能将苹果卖向全国。一条路,不仅缩短了山乡与城市的距离,还打破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市场之间的壁垒。
一条路,盘活了一座山。在靖洒公路的赋能下,竹产业也焕发出新的生机。曾经的荒山野岭,如今已变成亩产过万元的“绿色银行”。清晨,大关县的竹农唐德锞正骑着摩托驶向竹林。“过去走山路要两三个小时,现在骑车20分钟就到了。”他说,靖洒公路通车后,清晨采收的鲜笋当天就能通过冷链发往长三角。新鲜竹笋从林间直达餐桌,损耗率大幅降低,价格却翻了一番。唐德锞笑着说:“以前竹笋背不出去,只能烂在山里;现在车子直接开到竹林边,一天能采200斤,收入稳定了,村里人都愿意种竹子。”靖洒公路延伸的,不仅是路网,更是希望。
在位于靖洒公路旁的吉食道(云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新鲜竹笋经过清洗、切片、杀菌、包装等工序,变成一箱箱即食食品,整装待发。公司大门口,一辆辆货车满载竹笋制品,即将运往全国各地。
路通了,订单多了,产能也上来了。“政府扩建的这条门前公路,就像是为企业发展量身打造的‘快车道’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康庄大道’。靖洒公路直连主干路网,大幅提高了产品运输效率,解决了以往原料进厂难、发货效率低、运输成本高的难题。”吉食道(云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厂长肖广玉说,“我们的笋制品现在能更快、更便宜地送到客户手中,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交通条件的改善,凸显了企业的区位优势,为吸引人才、拓展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更坚定了公司加大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生产线升级的信心。”
靖洒公路的全面升级,为沿线苹果、竹笋等特色产业注入了强劲动能。沿线乡镇借势打造“一村一品”,推动苹果产业迈入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新阶段,竹笋加工企业纷纷落户,冷链物流直通全国市场。靖洒公路一端连接广阔市场,另一端连着千家万户。它既让昭通苹果、竹笋卖得更好、更远,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吸引了每年数十万人次的游客,带来上千万元的旅游收入,还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交通改善带来的双重红利。
靖洒公路的蝶变,正推动特色产业跑出“加速度”,铺就乡村振兴的幸福大道。作为“路地共建”模式的成功典范,靖洒公路将进一步加快昭鲁大一体化进程,助力靖安镇基础设施升级,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这条由市政府与省公路局同心共建的“振兴路”“致富路”,串联起产业、文旅与民生,即将以崭新的姿态全线贯通,生动诠释了“一路通、百业兴”的发展理念,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铺就了更加宽广坚实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