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10月13日

昭阳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助推民族团结进步

近年来,昭阳区坚持把民族团结深度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格局,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着力构建民族团结交融互嵌家园,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强化队伍建设

筑牢基层“主阵地”

“小事找党员、大事找党支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苏家院镇坪子村党总支书记王国民说,“自服务体系建立以来,各族群众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化解。”苏家院镇位于昭阳区西部,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等多个民族。由于各民族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曾出现过不少矛盾纠纷。为破解这一难题,坪子村范家坝塘成立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村“两委”成员、综治协管员、部分群众代表共同参与,通过“党支部+党员干部+联保小组+群众”的服务体系,建立了“十户联保”机制,将全村122户村民划分为13个联保小组,推动村民实现联防联控、互帮互助。同时,镇、村两级干部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化解邻里矛盾。

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基层治理、促进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昭阳区抓实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将培养和任用民族干部作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战略任务,并将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纳入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将各民族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将党员培养成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共同富裕的骨干力量。坚持每年对村(社区)干部和驻村干部进行培训,把村(社区)干部培养成传承民族文化的中坚力量,在各类组织活动中传播优秀民族文化。同时,着力建强基层治理专干队伍,统筹管理现有186名基层治理专干,常态化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责任担当突出的基层治理骨干队伍,为民族团结进步和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强化党群联动

凝聚共建共治合力

昭阳区凤凰街道龙韵雅苑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社区,下辖36个居民小组4288户13428人,居住着汉族、彝族、回族、苗族、白族、土家族等13个民族。为破解互嵌式融居难题,龙韵雅苑社区组建了由凤凰街道挂钩领导干部、社区“两委”成员和网格单位成员组成的民族团结进步党员先锋队,并整合辖区500余名在职党员和58名志愿者,成立“石榴红”先锋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志愿服务,积极争当民族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信息沟通联络员。

“社区定期组织召开共建议事会、组织生活会和主题党日活动,为各族群众搭建表达诉求、交流想法的平台,共同为建设团结进步和谐社区建言献策。”龙韵雅苑社区工作人员说,“我们还定期开展民族节庆和节日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据介绍,龙韵雅苑社区还积极组织党员利用业余时间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语言相通、心灵相通,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营造良好环境,助力构建团结进步和谐社区。

昭阳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体系,紧盯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小区党建全覆盖等一系列“书记领航”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化落实。通过建立实体党支部、功能型党支部以及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多种形式,实现全区441个居民小区党的组织全覆盖。同时,成立由组织、政法、住建、民政等部门组成的项目工作组,实行分片指导、定期调度和工作进度通报,全力推动党建引领下的业主委员会建设。截至目前,昭阳区已高质量打造“红色物业”“枢纽型社区”“小区楼栋党建”三类示范点10个。完善的党建网格体系,通过推进多方协商共治,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

强化思想建设

持续释放引领示范效应

昭阳区永丰镇三甲社区小龙潭自然村把村规民约融入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村党支部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邻里矛盾。“通过党员和群众参与制定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为引领,各民族凝聚共识,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整个三甲社区处处绽放文明之花。”三甲社区党委书记黄佑选说。

昭阳区各基层党组织坚持思想铸魂,以“万名党员进党校”、主题党日活动、群众会等为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入脑入心。依托烈士陵园、昭通市博物馆、守望乡八仙营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资源,组织广大群众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广大群众厚植家国情怀。昭阳区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移风易俗,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通讯员 周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