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9月28日

永善县码口镇:

党建引领产业兴 家门口端稳“就业碗”

通讯员 黄辰威 秦乾波 文/图

时下正值冷凉蔬菜成熟期,走进永善县码口镇犀牛村,连片的蔬菜种植基地在蓝天白云下铺展开来,饱满的卷心菜簇拥成一片绿海。田间地头,有的村民背着背篓来回穿梭,有的弯着腰麻利地收割……这正是码口镇以党建为引领,激活产业发展动能,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生动写照。

党建领航明思路

锚定产业发展方向

近年来,犀牛村立足本地实际,紧扣“一镇五带五产业”发展布局,在海拔2000米以上区域重点发展冷凉蔬菜种植和高山畜牧养殖。该村位于码口镇东南部,平均海拔2800米,是种植冷凉蔬菜的“理想地”。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主动对接农业企业,整合土地资源打造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党员干部全程参与,从基地规划、土地流转到引进优质品种、组织技能培训,逐户宣讲产业前景与务工政策,打消群众顾虑;与企业合作开展蔬菜种植,帮助村民快速掌握技能。今年以来,全村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2200亩。

完善设施强基础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产业要发展,基础设施是关键。犀牛村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完善种植基地周边的灌溉管网、田间路网等基础设施,打通冷凉蔬菜采摘、运输“最后一公里”,为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筑牢根基,让“理想种植地”真正成为“丰产增收地”。今年以来,该村新建蓄水池1座、采摘道2565米,完成道路硬化6.528千米。

搭建平台促就业

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犀牛村围绕“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目标,将促进群众增收贯穿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党支部统筹协调,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与群众务工意愿,种植大户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党组织牵头建立‘党支部+企业+大户+农户’机制,既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又让群众在家门口挣钱,还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犀牛村监委会主任凤启贵介绍。“以前出远门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在基地装蔬菜,一天能挣150元,挣钱、顾家两不误!”务工群众徐福忠一边麻利地将蔬菜装上车,一边笑着感慨道。从采摘到运输,每个环节都有当地群众的参与,大家用双手“摘”出丰收,也“摘”出幸福生活。据统计,今年以来,冷凉产业已吸纳200余人就近务工,带动收入384余万元。

如今,冷凉蔬菜产业不仅成了犀牛村的“致富引擎”,还成了群众家门口的“就业车间”。在党组织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了发展产业的道路,在自家门口端稳了“就业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