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9月24日

张应贤:拳拳孝心诠释传统美德

◆记者 杨 杰 通讯员 谭黎明 文/图

2022年9月,她背着“袖珍”三爷爷张自敏去北京游览长城、观看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感动了无数网友,大家纷纷为她的拳拳孝心点赞。作为“90后”,张应贤用朴实无华的行动,向人们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孝老爱亲的动人真情。

孤苦童年,三爷爷成了唯一依靠

1998年,张应贤的父母离异后,母亲带着年幼的妹妹远嫁他乡,父亲以外出务工为由,将她留在了老家,从此杳无音信。而爷爷奶奶也因年老体弱,无力抚养年幼的她。失去父母庇佑的张应贤,起初还辗转于亲戚家吃饭、睡觉,但时间长了,也受到不少冷遇。

1999年,在6岁的张应贤最无助的时候,自幼患侏儒症的三爷爷张自敏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张自敏身高虽不足1米,但能在地里干些农活,加之略懂中医药理,经常领着年幼的张应贤种洋芋、种玉米、挖草药,生活虽苦一点,但能维持生计。此后,爷孙俩相依为命生活了10年。

为了让三爷爷过上好日子,2009年,16岁的张应贤走出大山到浙江海宁的一家袜子厂当学徒。通过辛苦努力,她挣到了人生第一份工资——582元!当晚,她激动得整夜睡不着。第二天,张应贤给三爷爷寄回去500元,自己仅留下82元。“很开心、很骄傲、很自豪。”回顾往事,张应贤至今记忆犹新。

多年来,张应贤辗转多地务工,但无论身在何处,三爷爷一直是她心中最深的牵挂,每年她都要专程回老家看望三爷爷。每次回到三爷爷身边,张应贤不仅包揽了所有家务,还领着三爷爷到医院检查身体,去集镇逛超市、买衣服,去江边公园散步、观光,让老人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圆梦北京,拳拳孝心走红网络

每次回到家,张应贤都会向三爷爷讲述大山外面的事,讲述国家的发展巨变。听着这些,三爷爷的眼中总是充满无限憧憬。看到三爷爷满头白发,且腿脚愈发不便,张应贤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不管再苦再累,一定要带三爷爷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往后的日子里,张应贤工作更加努力、生活更加节俭。2021年,她拿出积蓄带着三爷爷去杭州游玩,还背着三爷爷爬上了雷峰塔。

“三爷爷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北京看一看。”张应贤一直把张自敏的愿望放在心上。2022年9月,她背着三爷爷去北京游览长城、观看天安门升国旗仪式。因为三爷爷的个子小,且腿关节变形,很难爬上长城的台阶,她就背着三爷爷一步步往上爬。在天安门广场,三爷爷看不到升国旗的全景,她就把他扛在肩上。在景山公园,三爷爷心疼钱不愿坐缆车,她就背着三爷爷走完了长梯。

以德报怨,用爱传承孝老敬亲

张应贤的拳拳孝心不仅体现在孝顺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三爷爷身上。即便是面对曾经抛弃自己的父亲,她也没有因此心存怨恨,而是选择用善良和孝心诠释责任、传递大爱。

2022年,张应贤的父亲因心脏病住院急需用钱,辗转联系上了女儿。面对曾经抛弃自己的父亲,她毫不犹豫地筹集了1万元给了父亲。对于她来说,曾经对父母的怨怼现在已释然,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孝顺和责任。

如今,爷孙俩早已告别苦日子,但那段相依为命的岁月,积淀下深厚的情感。从照料三爷爷的生活起居,到为三爷爷洗头、剪指甲、买菜做饭,再到听三爷爷拉二胡,陪他聊天、逛公园……张应贤多年如一日,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