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9月24日

昭阳:一颗红苹果带来的“蝴蝶效应”

◆通讯员 王明艳 文/图

深秋的昭阳,正上演一场丰收的盛宴。当第一缕晨曦掠过乌蒙山脊,洒向连绵起伏的苹果园,整片土地仿佛被点燃一般,连片的苹果树缀满红彤彤的果实,在海拔1950米的高原上铺展出一幅绚丽的丰收画卷。昭阳区,一个将苹果产业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的生态之地。

自然馈赠的苹果天堂

丰收时节,站在昭阳区永丰镇万亩苹果园观景台上,放眼望去,整齐划一的果林随山势起伏,犹如大地涌动的绿色波浪,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在湛蓝天空下绘就丰收画卷。

昭阳区拥有82年苹果栽培历史,凭借高海拔、低纬度、强光照、昼夜温差大的高原地理优势,造就了“云贵高原乌蒙圣果”的美誉,“早、甜、香、脆、艳”的品质深入人心。源于对苹果早、中、晚熟品种的科学布局,全区13.75万亩早熟品种抢先上市,25.5万亩中熟品种、33.75万亩晚熟品种接续供应,形成“三季有果”的产业格局。

产业升级 小苹果成就大产业

昭阳区苹果产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已从传统种植业向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目前,全区苹果种植面积达73万亩,实现综合产值90亿元。

走进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冷链物流园生产车间,苹果分选线正繁忙运转,工人与机器协同作业,将一个个苹果清洗干净、分选定级、分类装箱。这些苹果将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人品尝到“高原阳光”的味道。与此同时,苹果深加工产业链持续完善,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酒等高附加值产品先后研发成功并上市销售,有效提升了产业效益。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新品种的引进培育,以及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成了苹果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昭阳苹果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农文旅融合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近年来,昭阳区创新推动“苹果+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了一系列农文旅融合项目。

作为昭通苹果主产区,昭阳区以“苹果+文旅”模式持续擦亮“一山、一城、一河”旅游品牌,打造昭阳区荒冲美丽乡村、洒渔河乡村旅游示范带、千顷池文旅示范区等景点,形成集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业态。“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赏雪”的四季业态,使昭阳区四季皆能引客来。

每年苹果成熟季,游客走进果园采摘苹果、品尝果实,感受苹果文化魅力,欣赏高原秋色,体验乡村生活,畅享独属于昭阳的“好丰景”。今年上半年,昭阳区农文旅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综合产值达152.93亿元,推动17万余人就业。

一颗苹果带动的共同富裕

苹果产业蓬勃发展,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昭阳区委、区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土地流转,整合资金对产业经营主体给予基础设施支持、银行贷款贴息、联农带农奖补等扶持,培育壮大81家苹果产销重点企业。

目前,全区已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联动发展新格局,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动就业等多种方式,带动 11.7 万户 45.6 万人增收。实现了户均年收入8万元以上、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通过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并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让果农得以分享全产业链增值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