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9月23日

巧家:多维监督织密服务类救助保障网

近年来,巧家县民政局以“监管实效”为核心,构建起“线上智能追踪+线下立体督导”的多维监管体系,确保救助资源精准投放、暖心服务精准送达。

“打开钉钉智能填表应用,就能实时查看第三方机构的服务记录:服务对象是谁、几点开始服务、服务地点的坐标、服务前后的对比照片,甚至服务对象的反馈意见,都一目了然。”巧家县民政局核对中心主任侯永俊介绍。

为杜绝服务走过场,巧家县将线上监管贯穿服务全周期:第三方服务机构需按要求上传“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三段式材料,照片采集必须关联实时地理位置并添加时间水印标签,确保服务真实发生;系统自动统计服务时长与频次,不仅为费用结算提供依据,还能及时发现服务时长不足、服务内容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实现“发现即反馈、反馈即整改”的闭环管理。

线上精准追踪使服务全周期处于“阳光监督”之下,有效堵塞了“虚假服务”“缩水服务”的漏洞。但要实现服务质量的全方位保障,仅靠线上数据监测还不够,还需将监管力量延伸至服务现场,与线上监管形成合力。基于此,巧家县同步建立“县民政局+街道办+村(社区)”三级联动监管机制,将监管触角延伸至服务最前沿。县民政局不定期派遣持有社工资格证的干部职工深入一线,跟随服务人员开展入户服务并进行现场指导;街道办与村(社区)工作人员采取“不定时家访”“随机跟随服务”等方式,动态掌握服务成效,及时协调解决“服务对象临时需求响应不及时”“特殊场景服务适配性不足”等问题。

满意度调查是检验服务质量的“试金石”。巧家县以此为抓手,每季度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满意度调查。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满意度调查12轮,收集意见建议48条,已全部转化为优化服务的具体措施,服务对象总体满意度稳定在95%以上。

“开展服务类救助监管,核心是确保服务质效。作为‘物质+服务’试点地区,服务类救助不像物质救助有明确的量化标准,若缺乏监管,易出现服务走过场、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既浪费救助资源,更寒了困难群众的心。”巧家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升级线上平台,新增服务需求智能匹配模块,建立‘监管成效与机构考评挂钩’机制;同时争取资金、联动慈善机构,推动服务类救助实现全覆盖,让‘物质和服务双扶’真正升级为‘需求满足和能力提升共促’。”

截至目前,巧家县累计支出服务类救助资金82.12万元,为198户236名长期服务对象提供15362人次、41633.02个小时的服务,主要服务内容为照顾饮食起居和心理疏导;开展149场短期主题活动,覆盖5849人次,助力困难群众提升能力、融入社会。

◆通讯员 文廷菊 颜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