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昭阳区洒渔镇大桥村13组发生的一起村民道路纠纷,在该村推行的“五级联保”网格治理机制下得以快速、圆满地解决。
此次纠纷涉及李元祥家与李关贤、魏文明两户之间的通行权问题。经村调解委员会介入,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协议中明确了通行范围、公共设施共用规则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为乡村邻里关系的和谐稳定注入了“稳定剂”。
大桥村辖6个自然村、30个村民小组。针对农村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特点,村“两委”创新推行“五级联保”治理模式。该模式以村民小组长为第一责任人,联动村“两委”挂片干部、自然村治保主任、派出所挂钩民警及镇领导挂村负责人,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服务体系。通过定期排查、即时响应、联合调处的工作机制,大桥村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过去村民之间一有矛盾,常常争执不休;现在大家遇到纠纷,第一时间就找网格员。我们这套‘五级联保’机制的专业力量让调解更权威、更高效。”大桥村党委副书记缪勇介绍。目前,该机制已成功化解多起涉及土地边界、宅基地使用等纠纷,调解满意率达100%。此次道路纠纷得以快速解决,正得益于“五级联保”专班连续2天现场勘测、释法说理,最终推动双方握手言和。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桥村以“五级联保”机制为抓手,将法治思维融入传统乡约,既保留了邻里乡情的“温度”,也增强了规则约束的“硬度”。这一扎根乡土、务实管用的基层治理实践,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提供了鲜活样本。
通讯员 虎彦群 王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