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9月18日

坚守赡养孤寡老人 积善之家代代相传

◆记者 彭晓雨 通讯员 邱家鹿 文/图

从2000年起,代富文便将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邻居——当时50岁的孤寡独居老人雷云昌接到家中同吃同住,义无反顾地陪伴照顾25年。他默默奉献、不图回报,用善良与爱心书写着人间温情。代富文曾获“云南好人”等荣誉称号。

家境贫寒,不忘乐于助人

20多年前,代富文家境并不宽裕——家中长辈年事已高,子女尚幼,仅靠种地、养羊维持生计。但即便如此,他仍乐善好施,在村里广受好评。

雷云昌是代富文的邻居,年轻时因大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离世后,他孤苦无依,因文化水平有限难以谋生,生活拮据无保障。作为一墙之隔的邻居,代富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想用自己的方式帮他一把。

代富文常到雷云昌家中探望,询问其身体状况与生活需求,陪他聊天解闷。除定期送去米面、蔬菜等生活物资外,他还主动帮忙打扫房间、做饭。在代富文日复一日的关怀下,雷云昌原本黯淡的脸庞渐渐有了光彩,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对生活的希望也重新燃起。

赡养孤寡,尽显人间大爱

2000年,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遭遇暴风雨,雷云昌居住的土房轰然倒塌。彼时的雷云昌已无力重建房屋,眼看就要无家可归。看着他孤苦无助、手足无措的样子,代富文内心百感交集,随即与妻子商量:“虽然咱家不宽裕,但灾难无情人有情,得帮他渡过难关。”征得妻子同意后,代富文毅然将雷云昌接回自己家,当作亲人般精心照料。

当时家中经济拮据,既要赡养两位老人,又要供两个孩子上学,雷云昌因“不好意思”欲离开。代富文劝慰道:“您安心住着,不过是多双筷子的事,钱我去挣!”为了打消雷云昌的顾虑,也为了扛起家庭重担,代富文决定外出务工。他去过煤矿、进过工厂,哪怕再苦再累的活也坚持干。

看到丈夫的坚持,妻子刘天琼深受感染,主动承担起照顾家中老小的责任,把雷云昌的日常起居、看病就医照料得妥帖周到,和丈夫一起给了雷云昌一个温暖的家。

25年过去,雷云昌不再提离开,反而主动帮忙照看孩子、做些简单家务。一家人同心协力,日子过得平淡却温馨。如今,雷云昌已70多岁,他常跟人念叨:“要是没有富文一家的精心照料,我真不敢想自己会是什么光景,或许早已不在人世了。”

积善之家,坚守代代相传

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与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代富文一家的生活渐入佳境,并搬入新楼房。其子已成家立业,在养殖场稳定工作,育有一双儿女;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厦门开启职业生涯。每逢春节,这个大家庭总是格外热闹。雷云昌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总会笑着给重孙辈发压岁钱,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一家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代富文助人为乐、守望相助的美德在后代中传承。其子表示,幼时虽不理解父亲行为,但长大后深感父亲无私。如今与雷爷爷生活多年,感情深厚,待父亲年迈,自己也会如父亲般尽心照顾雷爷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20多年来,代富文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图景,以真挚的坚守弘扬了助人为乐、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成为十里八乡交口称赞的道德楷模。

从2000年起,代富文把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邻居——50岁孤寡独居的雷云昌接到自己家中,悉心照顾、陪伴25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2023年12月,经地方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网友点赞评议、社会公示等环节,代富文入选2023年第三批助人为乐“云南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