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 娇 张馨月 左祥钊 陶永喜)眼下,鲁甸12万余亩冷凉蔬菜迎来丰收季。走进鲁甸县水磨镇冷凉蔬菜种植基地,只见连片种植的蔬菜长势喜人,工人手拿刀具穿梭其间,熟练收割蔬菜。不远处,蔬菜运输车辆早已准备就绪,工人们将新鲜采收的蔬菜装筐、背运、装车,现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今年种植了500亩牛心甘蓝,亩产达3.8吨,目前价格每吨1400元,鲜品采收后第一时间发往成都、重庆、上海等大中城市。”昭通森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文富介绍。牛心甘蓝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能巧妙避开低海拔地区蔬菜供应高峰,市场行情较好。
“每天工资100元,离家近,能照管家里,不用出远门就能挣钱,感觉真不错。”常年在基地务工的水磨村村民张美英说,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村民既能增收,又能兼顾家庭,日子过得充实有奔头。
目前,水磨镇冷凉蔬菜种植规模持续扩大,总面积已达1万余亩。除牛心甘蓝外,还规模化种植红菜薹、辣椒、小瓜、萝卜等蔬菜品种,形成多品种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我们滴水村平均海拔2600米左右,传统产业以马铃薯、荞麦为主,2025年通过产业转型,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种植冷凉蔬菜,引进种植大户12户,带动群众就近务工200余人。”滴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明坤介绍。
2024年,火德红镇鹊落村立足自然优势,因地制宜推行“错峰播种、三茬轮作”种植模式。当地种植大户建设了350亩冷凉蔬菜种植基地。目前,该基地总产值有望达到160万元,带动周边30余名劳动力稳定就业,农忙时可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
近年来,鲁甸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模式,依托“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了蔬菜四季生产、全年供应,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也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使蔬菜种植成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冷凉蔬菜种植充分发挥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病虫害少等自然优势,所产蔬菜品质优良,深受市场青睐。2025年,鲁甸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6.5万亩,产量40万吨,农业产值预计实现4.23亿元;其中冷凉蔬菜种植面积12.3万亩,产值达3.68亿元,带动8000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