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9月17日

30载热血奉献显担当 无私帮扶暖人心

30年来,罗兴均始终初心不改,默默帮助有需要的人,用真情把爱心播撒在家乡故土,用滚烫的“热血”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本色与担当。

一腔热血,延续生命之火

1993年,罗兴均参军赴西藏林芝戍边。军旅生涯让他深刻体会到战友情深与互助精神。1994年1月24日晚,部队在夜间训练归途中遭遇重大交通事故:一名战友因失血过多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陷入休克、生命垂危。医院血库告急,罗兴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抽我的!”血液一滴滴流入战友体内,最终助其转危为安。从那一刻起,他坚定了无偿献血的决心。

2004年5月,在浙江嘉兴务工的罗兴均得知重大车祸急需用血,他立即动员家属和11名工友赶往血站,共同献血3600毫升。当得知伤员全部得救,他们欣慰地笑了。罗兴均常说:“血液可以再生,生命不可重来。能帮助别人,心里就暖。”

30年来,无论身在何处,只要社会有需要,他就主动伸出胳膊。如今他仍保持锻炼习惯,确保身体健康、血液合格。“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献下去!”这是他朴素而坚定的承诺。

扶贫助学,点亮希望之灯

罗兴均在水富市两碗镇成凤村委会工作期间,正值脱贫攻坚关键阶段。面对村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困难,他总是力所能及帮助解决。

2017年8月,该村女孩王守聪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但家庭经济困难,还有个上小学的弟弟。为缓解压力,她准备放弃学业外出务工。罗兴均深知打工艰辛,更被她对学习的渴望与不甘打动,立即向村委会反映情况,为其家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帮助并动员其父母外出务工,并与村上其他同志共同捐献爱心凑齐学费,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3年后,王守聪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圆了大学梦。在王守聪上高中和大学期间,罗兴均不时资助她生活费,每逢假期邀请她到家里吃饭,了解学习生活情况,勉励她克服困难、好好读书,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罗兴均每一次无私付出,都是对梦想的呵护,更是在播撒希望的种子。

真情帮扶,温暖苦难之心

罗兴均的爱心不止于献血和助学。成凤村关田村民小组李顺平命运多舛:8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随后改嫁;小学四年级时,他突发疾病,经诊断为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

面对种种打击,李顺平并未气馁,发奋读书,于2014年顺利考取高中。在上高中期间,他与罗兴均的儿子罗鸿相识。罗兴均通过儿子得知情况后,叮嘱罗鸿与李顺平和睦相处,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上多关心照顾,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李顺平考取云南工商学院后,大二时因完全丧失自主行动能力放弃学业。回家后,李顺平连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罗兴均常去他家帮忙打扫卫生、做饭;在李顺平病重时,还联系医生上门诊治,并嘱咐他“有需要随时打电话”。

面对罗兴均的无私付出,李顺平早已把他当作最亲的人,每次见到罗兴均,他都会露出笑容。

罗兴均总说:“花要叶扶,人要人帮。付出越真诚,收获越丰盛。”30年来,他默默帮助无数困难群众,用真情播撒爱心,用热血诠释担当。2011年、2015年和2020年,他先后荣获浙江省及国家级无偿献血类多项大奖。荣誉背后,是他30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奉献。

罗兴均始终牢记军人使命,把奉献当作人生信条。除献血与扶贫外,他还积极参与社区法治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在基层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罗兴均自1993年参军入伍,到如今扎根基层30载。他始终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退役不褪色”的誓言。30年来,他累计献血58次,献血总量达23200毫升,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浙江省无偿献血之江杯奖”等多项荣誉。不仅如此,他还长期帮扶困难群众,用无私大爱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