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寒暑假集中托管服务启动以来,水富市依托“青年之家”“童心港湾”等阵地,联合关工委、教体局、民政局等多部门协同发力,聚焦提升托管服务的“引领力、吸引力、服务力”,扎实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为其健康成长筑起温暖防线。
筑牢“红色课堂”
增强思想引领力
水富市坚持把思政教育作为托管服务的主线,积极整合各类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故事会、烈士陵园祭扫、红色观影及英模讲座等活动40余场。依托向家坝水电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新推出“红色基因传承”成长护照,并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3期。邀请云南省红领巾巡讲团开展“牢记党的教导 争做强国少年”讲座,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走进托管班,面对面讲述革命故事,引导留守儿童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丰富课程设置
提升课堂吸引力
构建“8+”课程体系,涵盖职业体验、非遗传承、课业辅导、兴趣拓展、安全教育、科普筑梦、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八大板块,推出“小小检察官”、非遗漆扇制作、棋艺、绘画等特色课程。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10余场,向留守儿童发放“七个千万”安全约定书——“来自昭通共青团的一封信”,传递温暖与关怀。公安、消防等部门走进课堂,开展防溺水、防诈骗、防欺凌等安全教育。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植物科普研学活动,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优化志愿队伍
强化服务保障力
充分发挥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平台作用,联合教体、民政部门广泛宣传动员。从300余名报名大学生中,通过“设岗定需+自愿选择+专业匹配+心理测评+政治审查”机制,择优招募80余名志愿者,实现“大学生实践”与“留守儿童托管”双向赋能。开展岗前培训,内容涵盖志愿服务精神、青少年心理沟通、应急处理等,切实提升志愿者专业素养。按每人每天80元标准发放补贴并购买意外险,建立“团市委主管+用人单位协管”双管机制,保障服务规范有序。整合少先队队室、青年之家等团属阵地,为托管班提供安全、舒适的活动场所。
截至目前,水富市已设立托管点34个,覆盖5所学校及29个村(社区),累计服务留守儿童900余人,逐步实现“管护有人、学业有教、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家”的“六有”目标。
下一步,水富市将持续聚焦寒暑假时段,紧贴留守儿童实际需求,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服务内容,在“引领力、吸引力、服务力”上持续用力,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注入新动力、播种新希望。
通讯员 费文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