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还要拿第一名,这是集体的荣誉。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美好,一年比一年幸福。”王继祥接过奖牌,鼓励寨子里的村民继续拼搏进取,将芦笙舞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老铁厂,是永善县马楠苗族彝族乡的一个苗族寨子,居住着29户苗族人家,王继祥是这里的守寨人之一。
“大家都出去了,老人和孩子怎么办?”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闯荡,是大多数老铁厂年轻人的想法。王继祥年轻时曾在海南省海口市的建筑工地打工,但他不喜欢城市的喧嚣,而是更眷念家乡10万亩天然草场上的牛羊,眷念寨子里婉转的芦笙……
人勤奋,幸福终会临门。2009年,王继祥开始学习种植和养殖技术。“一只成年肉羊价格在1300元左右,优质的种公羊可以卖到3000元以上。”短短几年间,王继祥饲养的羊从最初的10只发展到300只,同时还养殖了牛和马,成为了寨子里小有名气的养殖能手。
“真的太开心了,今年老铁厂在‘我们的日子·端午传统体育竞技’比赛中夺得了冠军。目前,寨子里有苗族蜡染刺绣传承人10名、芦笙歌舞传承人5名、歌曲创作人2名,马楠村已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芦笙舞传承人体系。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没有一个同胞掉队,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幸福。”王继祥细数着老铁厂的变化。他说,如今寨子有11户人家购买了小轿车,豪子口村民小组的张文刚家养羊700头,马楠村养殖100头羊以上的村民已超过100户。
老铁厂的男女老少从小就能歌善舞,芦笙舞是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芦笙奏响,男吹女合,并肩起舞,终日不倦。”马楠芦笙舞以男子边吹奏芦笙,边灵活舞动胯、膝、踝为特色。只要有客人来到家中,村民们就会一起跳芦笙舞以示欢迎。王继祥说,他们自幼便开始学习吹芦笙和跳芦笙舞,演奏技艺高超、舞姿出众的芦笙舞者,深受当地村民的尊敬和喜爱。以前,青年男子是否擅长吹芦笙、跳芦笙舞,是姑娘们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
2018年4月,笔者随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组走进老铁厂录制节目,热情好客的村民小组长王继祥,组织寨子里的男女老少跳起芦笙舞,并以一杯杯醇香的羊角酒盛情款待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客人。
如今,老铁厂铺上了柏油路,建起了移动基站,修建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集体还兴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冷水鱼,种植天麻,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子。老铁厂在云雾缭绕的山巅完成了华丽蝶变,如同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翱翔在银饰叮当的云端仙境。
群山之间,万亩草场一望无际,领舞者踩着节拍,舞步自右向左三转,再从左向右三转,迂回曲折。舞者们时而同舞,时而围聚成圈,姑娘们的银饰随风摇曳。今年花山节,王继祥和老铁厂的村民们在马楠云上万亩大草原上跳起了古老的芦笙舞,“斗牛斗羊庆端午”“踩花山”活动亮相央视CCTV-13、CCTV-7频道。
百人齐舞,男女一心。马楠山云海缭绕,微风轻拂,牛羊成群,悠悠芦笙曲回荡在山巅……王继祥正与苗族同胞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守护美丽蓝天。
通讯员 田 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