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晓雨
50岁的顾旭昌,现任鲁甸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火德红镇银厂村驻村第一书记。在他的带领下,一个五世同堂的百口大家庭,先后荣获鲁甸县、昭通市、云南省和全国“最美家庭”称号,2022年获评中央宣传部与全国妇联联合表彰的“最美家庭”,2025年5月被评选为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从家庭文明建设到乡村振兴实践,顾旭昌以家风建设为支点,让“小家”文明辐射“大家”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百口之家的文明密码
鲁甸县茨院回族乡葫芦口村有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由28个小家庭112人组成,这是一个奋勇争先、团结和谐、尊老敬老的文明和谐大家庭。
顾旭昌是这个大家庭中的第二代。2009年,在顾旭昌的积极推动下,这个大家庭开启了首届春节家庭年会,后来每年春节正月初二准时举行,至今已坚持了16年。每年正月初二的聚会上,表彰环节成为备受期待的重头戏。截至目前,这个大家庭已评选出家庭优秀工作者、道德模范、勤劳模范、好儿媳、好女婿等26人。在众多优秀家人的示范引领下,大家庭成员相亲相爱、团结和谐、奋勇争先,爱党爱国爱家的理念深植内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大家庭中落地生根。
优良家风传承
走进顾家重建后的小院,孩子们正在开展读书活动,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格外醒目。这份对知识的执着,源自顾旭昌的父亲(一位退休教师)38 年的坚持。“小时候,父亲就带我们读《三字经》《百家姓》,退休后还在黑板上教孙辈识字。”顾旭昌说。如今,这个传统已升级为假期训练营。顾旭昌将老家的土瓦房改建成教育基地,开设暑期训练营,建立陈列室、农耕文化馆和农家书屋。连续4年开设暑期训练营,组织家庭成员义务教授10多个孩子课外知识,不仅带领孩子们练习传统武术,还组织学习经典故事、古典诗词、生活常识等。顾旭昌更是身体力行,带领大家学习《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讲述家风家教,结合经典讲述先辈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家人的事迹。
顾旭昌还带动家庭成员捐款8万余元设立教育基金,目前已奖励18名大学生。
小院里的文明矩阵
令人称道的是顾旭昌构建的“文明生态圈”:他整合家人的闲置老宅和地块,建成农耕文化馆,展出300余件老物件;把菜地升级改造成花园式菜地,作为青少年农事体验基地。2023年,在昭通市委宣传部的关心和支持下,顾家建起对外开放的“农家书屋”,藏书2000余册。新建的农耕文化馆和“农家书屋”已成为邻里共享的文化空间。
2022年5月以来,顾旭昌累计接待参观学习人员3000余人次,其家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家风建设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近百次。受各级组织邀请,顾旭昌参加县内外家风宣讲活动10余场次。
驻村第一书记的文明实践
2023年7月,顾旭昌被选派至离鲁甸县城60余公里的银厂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将“家风建设”升级为“乡村治理方案”,在银厂村累计开展宣讲40余场,受众3000余人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驻村第一书记,顾旭昌以村委会为家,把银厂村当作第二故乡,将全国“最美家庭”的优良家风传播到村庄每个角落。
驻村期间,他策划并指导村里开展“好婆婆”“好儿媳”评选活动,公开表彰10位“好婆婆”和10位“好儿媳”;组织开展银厂村“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评选出11位“致富带头人”;成立银厂爱心基金会,募集善款3万余元;指导制定《银厂村红白事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红事节俭办、白事简单办、无事酒不办。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从“小家庭”到“大家庭”,顾旭昌把“最美家庭”当成宣传阵地,带领家庭成员主动成为文明新风尚的先行者、传播者,争做家庭文明的示范者、乡风文明的引领者、法治文明的践行者、民族团结进步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