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8月30日

把诺言写在水上

——记大湾镇雨萨村党委副书记罗开忠的抗洪时刻

通讯员 毛君胜

“王二哥,快出来,你家后墙阳沟怕是要垮!”“李婶,孩子递给我,你跑快点!”…… 7月8日晚,狂风暴雨裹挟着山洪的咆哮,猛烈冲击着镇雄县大湾镇雨萨村。在危急关头,村党委副书记罗开忠嘶哑的呼喊和急促的敲门声,成为穿透风雨的生命强音。2小时,64名沿河低洼地带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这奇迹的背后,是罗开忠和他的同事们用忠诚与无畏书写的诺言。

沿河而建的雨萨村风景秀丽,却也潜藏着山洪的威胁。当晚8时15分,正在村委值班的罗开忠收到镇党委转发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心头猛地一沉:“前进、金竹、梗上、中心、大园子这5个村民小组地势最低,今晚雨这么大,太危险了!”时间就是生命!他立即向村党委书记文辉宽报告险情,果断启动“1262”精细化预警叫应机制。短短10分钟内,村“两委”成员及周边村民小组长火速集结到位。军人出身的罗开忠主动请缨:“前进、金竹、梗上最危险,我带人上!”

灾情就是命令,转移刻不容缓。罗开忠带领队伍冲入倾盆大雨中。面对熟睡的村民,他声如洪钟,奋力拍打门板;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他毫不犹豫俯身背起,蹚过齐腿深的洪水;看到娃娃多的人家,他一手一个紧紧护住……凭借烂熟于心的村情地形,以及多轮隐患排查绘制的精准逃生路线图,罗开忠带领队伍高效地将前进、梗上小组的老弱病残率先转移至安全地带。

险情再升级,人链战洪魔。刚完成初步转移,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呼叫:“罗副!金竹村民小组李顺才家进水了,家里只有几个孩子!”浑身湿透的罗开忠顾不上喘息,转身再次扑向暴雨,奔向金竹村民小组。通往李顺才家的必经小路已被山洪和泥石流完全阻断。面对汹涌浑浊、齐腰深的激流和不断滚落的乱石,罗开忠一声怒吼:“怕什么!手牵手,跟我冲过去!”他率先跳入冰冷刺骨的泥水中,与5名战友迅速挽起臂膀,组成一道人链,在风雨中艰难挺进。洪流裹挟着树枝杂物猛烈冲击,碎石划破了裤腿鞋袜,几次踉跄几乎跌倒,但没有人退缩。最终,这道由血肉之躯铸成的“生命之链”,成功抵达已被洪水围困的李顺才家门前,将惊恐的孩子安全救出。

“是罗开忠救了我家,一辈子也忘不了他!”每每回忆起那个惊魂之夜,李顺才都激动不已。罗开忠和战友们创造的“零伤亡”奇迹绝非偶然,而是大湾镇筑牢防汛救灾防线的必然结果。

“1262”精细化预警叫应机制在此次暴雨应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机制要求镇村两级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密切监视雨情水情险情,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叫应”到村组防汛责任人,并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快速传递到户到人。此次暴雨红色预警的迅速响应和人员集结,正是机制高效运转的体现。“十户联治、五户联防”的微网格治理模式,则把防灾减灾的神经末梢延伸到了最基层。雨萨村将每5户划分为一个“微网格”,由党员或责任心强的群众担任网格员,镇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下沉包保。微网格内实行“单户换守”和“联户轮守”夜间值守制度,构建起严密的群测群防网络。正是这张织密的“责任网”,确保了在险情发生时,力量能迅速集结,转移指令能精准执行到户到人,为快速安全转移群众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罗开忠完成救援任务返回时,已是翌日黄昏。雨后的山谷重归宁静,松涛阵阵,河流潺潺。不远处,灾后恢复重建的机械轰鸣声与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奏响重建家园的奋进乐章。车载音响里,电视剧《惊涛骇浪》的片尾曲悠扬回荡:“你把你的诺言写在水上,你用你的忠诚抚平风浪……”

罗开忠,这位基层党员干部,用他在滔天洪水中的无畏逆行和坚实臂膀,将守护人民的庄严诺言,深深镌刻在了雨萨村。他的忠诚与担当,抚平了肆虐的风浪,守护了一方百姓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