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8月30日

橙色先锋 诠释“无悔青春”

他苦练本领、敢挑重担、勤奋备战,先后参与灭火救援200余次,成功营救和疏散被困群众30余人,抢救保护财产20余万元。2023年,他以一杯奶茶为媒介成功救下欲跳楼轻生女子,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中央媒体报道。作为一名消防员,邹存涛用践行文明之风的实际行动,树立起新时代文明风尚的标杆。

◆记者 刘静涛 通讯员 吴 杰 文/图

自2020年入职昭阳区学生路消防救援站以来,邹存涛始终苦练本领、勇挑重担。在一次危险的跳楼轻生救援行动中,他耐心劝导,机智地以一杯奶茶为纽带,成功挽救了欲跳楼轻生少女的生命,这一幕也温暖了全国网友的心。邹存涛先后被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记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1次;2023年12月被评为昭阳区“道德模范”;2024年入选“云南好人”,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

苦练成钢,锻造过硬本领

刚加入消防救援队伍时,面对种类繁多的救援装备和复杂的应急处置流程,邹存涛没有丝毫退缩,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苦练本领,从最基础的消防水带快速展开到规范收卷,到各类破拆工具的精准操作,再到复杂的火灾现场应急处置流程,他都反复练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火灾救援现场,每一秒都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邹存涛常说,“我是一名消防员,最重要的任务是为人民赴汤蹈火,就是要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正是凭借着这股子信念,他迅速掌握了各项技能。自入职以来,邹存涛先后参与灭火救援任务200余次,成功营救和疏散被困人员30余人,抢救财产价值20余万元,用血肉之躯为群众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救援争先,勇担为民重任

警铃就是命令,警笛就是希望。2023年5月,昭阳区消防救援大队值班室接到报警称,有一名女生在楼顶处欲跳楼轻生。接警后,大队迅速出动。到达现场后,只见欲轻生的女生在天台上情绪激动,不停地哭泣,这期间,女生不让任何人靠近她一步。

一时间,救援陷入了僵局。

这时,邹存涛主动站了出来,他轻声细语地安慰着女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女生年仅17岁,因家庭矛盾产生了轻生的念头。邹存涛一边安慰着女生,一边观察着是否能有机会一举救下女孩。在1个多小时的陪伴安慰中,邹存涛没有丝毫不耐烦,当他听到女生声音嘶哑,便问对方要不要喝奶茶。女生竟然点头答应了。邹存涛连忙接话让女孩下来一起去买奶茶。但女孩又摇了摇头,依旧不肯离开天台边缘。

没过一会儿,一旁的民警往邹存涛手里塞了一杯奶茶。邹存涛紧握奶茶,在将奶茶向女孩递送的同时,向队友发出行动暗示。就在女孩伸手接奶茶的一瞬间,邹存涛果断抓住她的手腕,顺势将她往天台内侧拉,一旁的队友迅速冲上前,合力将女生抱到安全区域。

危急关头,邹存涛沉着冷静耐心劝导,机智地挽救了轻生女生的生命。这件事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中央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

心系群众,彰显青春力量

邹存涛所在的消防救援大队承担着昭阳主城区的救援任务和防火工作。邹存涛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单位发展中。在思想上,他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不仅以身作则,还积极引导身边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训练之余,邹存涛和队友们常深入社区、老旧小区、重点单位等场所开展消防演练和宣传培训。“只有加强宣传,让市民主动参与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大家的安全意识才能真正提高。时间久了,‘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就会成为习惯,消防安全习惯也会跟着养成。”邹存涛说。近年来,他累计参加消防安全宣传活动125次,培训群众5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文明沃土必长出文明之花,邹存涛是新时代文明的忠实践行者,他在工作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勤学苦练、默默进步、自我提高。他用“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实际行动,时刻践行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他在生死救援中展现了专业素养,在暖心劝导中传递了人文关怀,用践行文明之风的实际行动,树立起新时代文明风尚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