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颜 微
近年来,巧家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健全机制、创新载体、示范带动,推动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尚在堂琅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有效推进移风易俗,巧家县坚持党建引领,构建起“县级统筹、乡镇主抓、村组落实”的工作格局。印发《关于开展整治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典型引路”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各乡镇(街道)积极响应。茂租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人员职责,村(社区)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包谷垴乡威宁寨自然村通过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守护村寨和谐。
“以前办一场婚事,光是彩礼就得十几万元,加上宴席、烟酒,全家得脱层皮。”说起过去的婚俗陋习,新店镇坪地村村民王大姐深有感触。修订村规民约是巧家县移风易俗的重要举措。如今,巧家县各村(社区)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由老党员、乡贤组成监督队伍,全程介入婚丧事务,让老百姓办事少花冤枉钱。东坪镇在村规民约中明确婚丧宴席“限桌数、限礼金”,清理无意义人情往来名目,群众办事成本平均降低30%以上,同时严格执行红白喜事报备制度,接受全程监督管理;包谷垴乡威宁寨自然村执行“七限”规定,有效遏制大操大办现象,减轻村民为应对人情往来造成的经济负担,营造文明节俭风尚。目前,巧家县所有村(社区)已完成村规民约修订,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硬约束”。
宣传教育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巧家县突出“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模式,线上利用多媒体平台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依托广播滚动播放相关内容;线下抓住传统节日节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发挥镇村干部、红白理事会成员、党员代表、支客师4支宣讲队作用,利用道德讲堂、村民小组会、党员大会等平台,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支部书记集中讲、驻村工作队员入户讲、党员村民互动讲、支客师事前事中事后讲”等方式,结合典型案例开展“零距离”宣传,引导群众算清经济账、人情账,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以前大家盲目攀比,现在经过宣传,我们都明白了其中的利弊,愿意主动改变旧习惯。”村民张大爷说。
在奖惩机制建设上,巧家县积极探索创新举措。东坪镇将移风易俗与“积分超市”挂钩,建立积分管理奖惩机制,村民遵守规定获得的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实现群众思想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同时培育选树先进典型,营造良好风尚;茂租镇建立曝光惩戒制度,对违反婚丧操办事宜的事主进行惩戒教育;包谷垴乡通过定期曝光不文明行为,宣扬先进典型、鞭策后进群众。
“以前办白事,又是纸火又是表演队,不仅花费大还折腾人,现在村里推行白事简办,省钱又省心。”炉房乡炉房社区村民王大娘说。自开展移风易俗以来,像王大娘这样感受到变化的村民不在少数。炉房乡创新激活农村支客师群体,让其变身政策宣传员、新风倡导员、治理协调员、纠纷调解员,为乡村治理注入鲜活动能。马树镇推行白事简办,每户仅在纸火方面就节约1万元左右,同时开展“移风易俗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激励群众主动践行新风尚;药山镇大村村组建“一条龙”服务队,提供“一站式”上门服务,推出“节俭套餐”,深受村民欢迎;老店镇尹武社区通过强化党建统领、深化村民自治、做实监督引导等举措,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如今的巧家,新风正气正不断升腾,城乡社会风气明显改善,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工程,巧家县还将持续深化工作举措,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推动文明新风在这片土地上持续吹拂,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