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8月21日

探访三道水古铜道

通讯员 李志明 文\图

三道水铜运古道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铜矿运输通道之一,位于云南省永善县莲峰镇,是明清时期铜矿从矿山运往长江上游,再转运至京城的关键路线上的一段。这条古道途经汉、彝、回、苗等多民族融居区域,不仅推动了物资流通,也促进了沿线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从永善县零星铜矿开采点遗留的矿渣不难看出,莲峰镇附近的铜矿规模较小,虽不及大兴镇的金沙矿厂,却是三道水铜运古道的必经之地。三道水铜运古道从新店台出发,沿蜿蜒山路行至三道水,过蒋家桥、火石洞沟、石板滩,由马帮沿金沙江东岸的旱路驮运至黄草坪渡口上船顺江而下。

三道水铜运古道的主要矿源为大兴镇金沙矿,而莲峰镇附近则分布有非官方开采的零星采矿点,例如铜厂自然村、米田村的滑石板和红钾沟等地。其中,红钾沟和滑石板直至20世纪50年代仍在开采和冶炼铜矿。此外,莲峰集镇西郊老书院下方仍保存有较为完整的矿渣遗址,但其具体开采时间已难以考证。该遗址规模较大,可惜未被《清代云南铜政考》记载。从明清时期铜钱的大量铸造与流通可知,京铜运输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可小觑。在这些由人工开凿的3尺宽的便道上,石板岩梯至今仍留有清晰的马蹄印迹。

为方便京铜运输,古人于三道水深沟处修建了一座石拱桥。此桥建于清代,做工精细且结构牢固,高约15米,宽约4米,长约30米。桥头两侧各种有一棵高大的黄葛树,附近居住着几户蒋姓人家,因此得名“蒋家桥”。如今,这两棵黄葛树枝繁叶茂、交错相连,犹如一把大伞。桥下流水潺潺,桥上常有路人歇脚乘凉、谈笑风生。

三道水上游有一地名叫“牛棚子”。在牛棚子垭口处,古人曾计划修建一座塔。不知因何原因,此塔未能建成。听当地老人说,建塔所用的条石是从三道水沟里开采的,与蒋家桥的石料基本一致,每条约400斤重。由于当时道路陡峭狭窄,条石如何运输至塔址的至今仍是个谜。如今,塔基遗址上已长出一棵高大的核桃树,原有面貌几乎难以辨认。

三道水河流是五莲峰山脉众多溪流的汇集之地。这里水量丰沛、沟壑交错、水流湍急,一泻千里而无泥沙淤积,流经蒋家桥后,继续奔流至石板滩头,最终汇入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