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在昭阳区凤凰街道凤凰社区,近百名当地居民和来昭避暑的游客围坐在一起,积极参与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的消防院坝课活动。“感觉这个装置很实用,以前我都没了解过,我准备给店里也装一个。”现场观看了简易喷淋装置瞬间扑灭初期火灾的演示后,附近的一位商铺老板说道。
与此同时,在鲁甸县火德红乡,一场别开生面的“农忙消防课”也在进行。消防员用当地方言讲解秸秆堆放的防火要点,村民们听得连连点头。“这些知识实在,我们听得懂、用得上。”一名村民边说边认真记笔记。
今年以来,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消防院坝课活动,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为居民普及安全知识。
“大家请看,这就是电动自行车过充起火的威力。”8月14日,在昭阳区国防广场,一场院坝课活动正在开展。现场,附近商铺的负责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近百人坐在广场中间,兴致勃勃地观看电动自行车过充实验。随着消防员接通实验用的电动自行车电源,短短2分钟,电池开始冒烟,不一会儿便发生了爆炸并起火,火苗瞬间吞噬了整个车身。“这就是不能把电动自行车骑回家或者停在楼道里充电的原因。”浓烟中,消防解说员指着燃烧的电动自行车说道。“以前对火灾没有具体的认识,今天我们在安全距离外都能感受到灼人的热浪和刺鼻的浓烟,才知道火灾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可怕。”现场群众纷纷表示,这样的“沉浸式”学习很有教育意义。
“场景不同,消防安全隐患也不同,因此我们现在采取个性化定制的消防安全宣传方式,打破传统的‘一刀切’模式。”在巧家县,消防院坝课活动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走进了不同的场所。
在巧家县中医医院住院部楼下的空地,消防院坝课活动模拟了一场火灾。警报声骤然响起,橙色烟雾迅速在预设区域弥漫开来。医护人员临危不乱,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分组协作:通信联络组高效报警并引导救援;疏散引导组组织人员按预定路线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灭火行动组则迅速使用灭火器扑灭模拟的初起火灾。整个演练过程中,大家反应迅速、配合默契、操作规范。
而在巧家县滨江社区中心的小广场上,消防院坝课活动又是另一番景象。消防员搬出多个灭火器,手把手地教居民使用,从拔栓到喷射,分解动作、纠正姿势,居民从起初的“看热闹”到最后纷纷“动手干”。“原来一直觉得灭火器很神秘,不敢碰。今天自己操作了一次,发现记住要领其实不难,关键时候真能救命!”一位刚体验完灭火器使用的大叔兴奋地说。
“闻到煤气味怎么办?”“先关阀,再开窗,千万别开灯!”……在威信县麒麟社区消防院坝课活动现场,消防宣传员通过剖析一个个真实案例,让群众“零距离”感受火灾现场的惨烈情景,更直观、更深刻地认识到火灾危害的严重性,敲响消防安全警钟。
“油锅着火盖锅盖最管用。”“充电器不用时要拔掉。”“插线板不要插太多电器……”在互动环节,居民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消防宣传员针对大家提出的疑问逐一解答。“多学习一下,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一位居民的话道出了消防院坝课活动最根本的意义——让每个普通人都掌握消防安全知识。
“当消防安全宣传走出会议室,走进群众生活,它就拥有了生命活力,具有了不一样的意义。”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李成堂说道。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因地制宜的消防院坝课活动让安全知识真正接了地气。这样的方式不仅传播了消防安全知识,更传递了“生命至上”的理念。截至目前,昭通市已开展消防院坝课活动400余场,覆盖群众5万余人。
如今,消防院坝课活动依旧在昭通各县(市、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它不是一阵风式的活动,而是建立长效安全教育机制的重要举措。它就像一颗颗安全的种子,播撒在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最终构筑起一道道守护生命的坚实防线。
◆通讯员 李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