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谭兴华 刘 伟)立秋过后,田畴金黄,玉米、水稻相继成熟,水富市迎来丰收的季节。
8月13日一大早,水富市两碗镇成凤村花楸村民小组村民朱换财家开始收玉米,朱换财一家人和前来帮忙的亲友邻居齐上阵,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朱换财家的玉米长势良好,预计总产量10吨。与往年不同的是,朱换财考虑到山高坡陡,人工背运玉米费时费力,便请来了昭通云新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使用大型无人机吊运玉米,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当日上午,使用大型无人机共吊运玉米5.3吨,按照每吨260元计算,支出费用1378元。
昭通云新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的专业团队高效协作,顺利完成山地玉米运输作业。由1名持证无人机操作员与2名地勤人员组成的作业小组,熟练操控载重150公斤的大型无人机,将打包好的玉米(每次2袋)从种植区吊运至指定地点。
朱换财算了一笔账:人工背运玉米80斤,约需1小时,大型无人机吊运玉米160斤,约需2分钟,大型无人机的运输效率是人工的60倍。人工背运5.3吨玉米,需要投入人力30人,花3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使用大型无人机投入人力约10人,仅用时3.5小时就完成,此举节省了时间、劳力。
水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有大型无人机9架。为鼓励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完成200亩作业面积的无人机,按不同承载量分别给予0.9万元、1.2万元、1.44万元不等的购机补贴。近年来,水富市充分发挥无人机在破解山地农业作业难题、构建低空物流运输网络等方面的优势,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