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8月12日

威信276名志愿者点亮孩子缤纷假日

◆通讯员 徐 红

8月,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过街楼小学暑托班内,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驱散了夏日的燥热。志愿者谢淋竹刚耐心辅导完学生解题,又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她忙碌的身影,正是威信县暑期托管志愿服务的生动缩影。

在过街楼小学暑托班里,谢淋竹的专业素养让她在工作时显得从容不迫。得益于大学期间打下的扎实基础以及在教育实习中积累的课堂管理经验,她在辅导功课时能精准把握知识点,组织文体活动时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对安全、餐食等细节更是格外细心周到。谢淋竹说:“低年级的孩子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户外活动得动静结合,像跳绳这种运动量大的,中间就得穿插点‘木头人’之类的小游戏。这些都是实习时跟老教师学的,特别管用。”

“安全是底线,一点都不能含糊!”课间休息时,谢淋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语气格外认真,“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午休时得来回巡查几次,吃饭时得仔细盯着……虽然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必须都做到位。”

谢淋竹的专业与从容,源于背后坚实的组织支撑。为保障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充实且有意义的暑假,共青团威信县委联合县教育体育局、各乡镇广泛招募志愿者。招募过程严格把关,从返乡大学生到本地教师均需经过层层筛选,团县委还与县公安局联合开展政审,确保每一位志愿者都值得信赖。

“我们的目标是让最合适、最可靠的人来服务孩子们。我们联合了县教育体育局摸排返乡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发动乡镇干部筛选本地有经验的教师,简历筛选和政审环节都严格执行,确保志愿者队伍干净、可靠。”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团县委还组织了覆盖全体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内容涵盖应急救护、课程设计、心理健康疏导、安全知识及摄影剪辑技巧等。“此次培训的内容特别实用。”谢淋竹提到,“像海姆立克急救法、擦伤处理技术等,学了之后心里踏实多了。还有课程设计培训,教我们怎么把知识包装得更有趣,让孩子们更爱学。”

下午4时,过街楼小学暑托班下课铃响,家长们早已在校门口等候。谢淋竹站在校门口,目光扫过每一个孩子,确保他们一一被家长接走。看到最后一名学生安全离开,她才转身返回教室,着手整理桌椅。

从谢淋竹所在的过街楼小学,到遍布威信县的30个暑期托管点,276名像她一样的大学生和教师志愿者,以专业的知识和强烈的责任感,织就了一张温暖的夏日守护网。他们不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看护场所,更用心将暑托班打造成拓展兴趣、助力成长的“第二课堂”。“虽然有些累,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听到他们说‘明天还想来’,我就觉得特别值得,也特别有成就感。”谢淋竹的话语,道出了志愿者们共同的心声。在威信县的青山绿水间,这份由专业志愿力量托举的关爱,正悄然点亮孩子们的缤纷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