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魏 国 马丽梅 陈勋红 杨 帅
当全国多地持续经受高温“烤”验,热浪翻滚得让人喘不过气时,昭阳区的夏季平均气温却稳定在宜人的20℃。今夏,这里成了无数人逃离酷暑的“避暑天堂”。据统计,7月1日至8月10日,昭阳区接待避暑游客达300.86万人次。他们不仅为清凉而来,更在这里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避暑游客变“新市民”
清晨,阳光和煦,昭阳区御峰云府小区的广场上,72岁的宜宾老人张慧气定神闲地打着太极,一招一式尽显从容。微风拂过,带来昭阳特有的清冽空气。“慧哥”是小区居民对他的昵称。这已是他第7年在昭阳度过整个夏天。他对昭阳的爱,早已超越了“避暑”的范畴——他在这里安了家,更成了昭阳的“民间推广大使”。
“我们这个小区,光是宜宾老乡就买了80多套房!老乡群里95个人,每年夏天都会来昭阳,一住就是3个月。”张慧乐呵呵地说,言语间满是归属感,“昭通的饮食、文化和宜宾很像,辣椒和花椒都地道,感觉就像住在另一个‘宜宾’,安逸得很!”吸引“慧哥”和同乡的,远不止这份舒爽的凉意。夜幕下,乌蒙水乡公园、望海楼公园、省耕国学文化公园里熙攘的人潮与璀璨灯火,都让他们深深着迷。“城市建设得好,公园多,夜晚的昭通更热闹!在昭通买房不后悔,是最正确的选择!”张慧的语气斩钉截铁。
热情昭阳心舒畅
在昭阳城区的大街小巷,操着川渝口音的游客随处可见,许多已是连续10多年的“回头客”。四川游客徐宜兰今年更是当起了“领队”,带着48位亲友浩浩荡荡奔赴昭阳。一次小小的问路经历,让她对昭阳的好感度飙升。“那天去找住在桃源小区避暑的姐姐,人生地不熟找不到路。”徐宜兰回忆道,“正发愁呢,看见一位穿制服的姑娘,我就试着问路。人家二话不说,掏出手机就帮我导航,‘往这边走’,那热情劲儿,哎哟,当时就觉得,心里比这24℃的天气还要凉快舒坦!”
这份滚烫的人情味,是昭阳递给每一位游客最温暖的名片。像徐宜兰这样爱上昭阳的游客比比皆是。来自四川的陈宏早已和昭通本地市民打成一片,相约在花海果园间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在山谷间回荡。
沪上客惊呼“天堂”
初来乍到的上海游客董先生,则被大山包的壮美彻底征服。“哎哟!早就知道云南好,但没想到这么好!”站在大山包鸡公山悬崖边,面对翻涌的云海和初升的朝阳,董先生激动不已,“这景色!我看一点不输新西兰和阿勒泰!甚至更有味道,更有‘人’的气息,简直是天堂!”更让他惊喜连连的是昭阳的烟火气。短短时日,他已被昭通美食“俘获”。“昭通小肉串,那个香!天麻鸡汤,鲜掉眉毛!酸汤猪脚,酸爽开胃……太好吃了,我的体重都增加5斤了!”董先生笑着“抱怨”,但脸上的满足藏不住。“关键是人特别好,很和善,听他们讲西南官话,都觉得亲切好听。这地方,我真喜欢!”董先生补充道。
服务“20℃经济”火热
面对汹涌而至的客流,昭通市和昭阳区做足了准备。昭通市出台了《游客到昭避暑旅游服务管理二十条措施》,昭阳区则精心策划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开通了便捷的公交专线,力求从游客踏入昭通的第一刻起,就能全方位享受“吃住行游购娱”的安全、有序、实惠和便利。
火爆的“清凉经济”让本地经营者喜上眉梢。大山包景区“远山云驿”民宿负责人沈栋忙并快乐着说:“川渝地区都40℃了,我们这白天也就15℃到20℃,太舒服了。最近客房、餐厅、小酒馆天天爆满,预订都排得满满的!”
守护清凉的“荧光绿”
夜幕降临,省耕水街夜市灯火璀璨,人声鼎沸。特色小吃香气四溢,吸引着如织的人流。为保障秩序,市、区两级公安部门通力合作,投入大量警力。“每晚,车流量达6.5万辆次,按每车2人至3人算,就是十几万人次涌入省耕国学文化公园。”昭阳公安分局交管大队民警何跃介绍,他们的工作时间从早上7时一直延续到次日凌晨3时左右。
在服务游客的第一线,暖心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昭阳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民警李坤就是其中的代表。“前几天巡逻,发现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边走边哭,说找不到爸爸妈妈了。”李坤回忆,他们立即上报指挥中心,仅用10多分钟就帮孩子找到了焦急万分的父母。“那对四川自贡的夫妻,见到孩子时眼泪哗哗地流,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语。那一刻,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能守护这份安宁和团圆,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欢迎回家,做“一家人”
为让游客的避暑生活更丰富多彩,昭阳区还精心组织了“秋城昭阳·清凉一夏”系列文化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地道的昭通风情。昭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向全国游客发出了诗意而真诚的邀约:“你的空调在家里,我们的家在大自然的空调里。当你在昭阳的山风里感受那份沁人心脾的凉爽,在浪漫的云海间邂逅心动,在充满诗意的古城里触摸历史,再咬一口脆甜多汁的昭通苹果,撸一串滋滋冒油的昭通小肉串……我想,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们将持续努力,让每一位昭通市民都成为昭阳的代言人,更期待每一位远方的朋友,尤其是常来常往的‘家人们’,都能成为爱上昭阳、推荐昭阳的‘文旅推荐官’!”
这个夏天,昭阳用20℃的清凉怀抱和滚烫的人间烟火,让300万游客不仅避开了暑热,更在乌蒙山水间,找到了那份心安的“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