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记者 沈 迅
“假期集中托管留守儿童1.6万人,比去年增加6000人。”近日召开的中共昭通市委五届十次全体会议传来喜讯,继2024年全市留守儿童暑假集中托管近万人、服务保障举措入选云南省“十种办学好模式及实践案例”之后,今年暑期托管服务实现扩面提质,受托儿童人数同比增加了60%。
位于昭阳区永丰镇中心小学的暑期托管点欢笑声不断,200余名小朋友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有序开展手工课、武术操、书法、故事接龙等特色课程。“暑期托管既让在外务工的家长安心,又让孩子们假期有陪伴、安全有保障。”永丰镇中心小学副校长王选华介绍,永丰镇3个服务点集中托管495名学生,其中搬迁群众家庭孩子200余人。
暑期以来,昭通市设立了997个集中托管点,点亮了1.6万名儿童的缤纷假期。作为我省劳务输出大市,昭通市每年有260余万人外出务工,造成许多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照管、父母“缺位”现象。去年以来,昭通市制定出台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案,推出系列党委、政府“补位”措施,创新开展留守儿童假期集中托管服务,守护孩子们快乐成长。
爱心托管解决民生难题
7月6日,威信县2025年首期“暑期托管班”开班。上午9时,扎西镇龙溪社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门前,带着暑假作业前来报名的孩子络绎不绝,他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开启了多彩的暑期生活。
作业辅导课堂上,65名小朋友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写假期作业。文体活动环节,唱红歌、讲红色故事、玩益智游戏等特色课程精彩不断。为期40天的托管服务,既解决了假期孩子无人管护的难题,又守护了孩子们安全快乐的假期生活。
“我们要用好社区资源,把服务做实做细,让在外打拼的父母少些牵挂,让在家的老人和孩子多些笑容和安心。”扎西镇龙溪社区党总支书记顾上昀说,暑期托管将持续近40天,除了安全管护、作业辅导、特色活动外,还提供免费午餐,用心陪伴孩子们的快乐成长。
在彝良县发界安置区“一老一小”爱心家园暑期托管点,阳光洒进窗户,地板光洁如镜,座椅排列整齐,数十名孩子们神情专注地画画,大学生志愿者张栌尹认真讲解色彩搭配,守护花开的温馨画面跃然眼前。
“儿子儿媳都在外地务工。以前孙子放假独自在家,总担心他去河边玩水。现在送孙子到托管班,有老师辅导作业,有体育活动,中午还有营养美味的饭菜,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安置区搬迁群众王桂芝老人的一席话,道出了许多家长和看护人的心声。
针对群众外出务工导致假期留守儿童安全管护难、作业辅导难的民生期盼,昭通市于2024年出台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案,建立教体、民政、团委三线驱动,相关部门多维联动的工作机制,构建了以学校为主阵地、村(社区)“儿童之家”作补充的托管服务阵地,创新开展留守儿童假期集中托管服务。
为确保工作实效,昭通市建立市级统筹调度、县级落实推动、部门协调联动“三项机制”,抓实摸底动员、布局阵地、志愿招募、组织活动“四个环节”,强化组织、经费、安全、纪律“四个保障”,推动实现留守儿童“管护有人、学业有教、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家”。
今年暑期,在总结去年暑假、寒假托管服务实践的基础上,全市推动惠民服务提质扩面,共设立997个集中托管点,公开招募大学生志愿者566人以及返乡大学生、学校教职工、社区工作者等2847人,集中托管儿童1.6万人,较去年暑假增加了6000人。
多元服务点亮缤纷假期
7月以来,鲁甸县砚池街道卯家湾小学暑期托管点的小厨房里香气四溢,托管学生在志愿者指导下学习制作糯米粑粑,这是该校围绕“实用生活技能”精心打造特色课程、开展多元托管服务的一个缩影。该校为期30天的暑期托管,以“安全守护+兴趣拓展+课业辅导”的多元服务模式,点亮孩子们的缤纷假期。
在小厨房课程现场,从揉面团到烙糯米粑粑,小朋友在试错中掌握技巧,劳动成果的分享让课堂充满成就感。“根据课程计划,孩子们将掌握蛋炒饭、炸土豆、番茄鸡蛋汤面条、糯米粑粑4道菜的制作技能,通过实操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卯家湾小学德育主任马玉磊说。
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学校还开设了篮球、跳绳等体育课,象棋、五子棋等益智类课程同步开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我最喜欢的课程是体育课,在课上老师教我三步上篮,在这里过的每一天我都很开心。”托管班小朋友学生徐蔚开心地说。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