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8月08日

从“深山秘境”到“幸福宝藏”

——彝良县小草坝镇宝藏村的乡村振兴路

在滇东北苍翠的群山中,彝良县小草坝镇宝藏村恰如其名,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蓬勃的发展活力。这个2021年新设立的村庄,平均海拔1750米,森林覆盖率达85%,下辖16个村民小组,有村民3943人。如今,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沪滇协作”的政策支持,宝藏村正谱写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党建引领聚民心 群众主体建家园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海子村民小组的院坝里已坐满前来参加第15场院坝议事会的村民。这是宝藏村推进项目建设时的常见场景。“保留乡村风貌的石墙元素”“民宿改造要兼顾实用和特色”……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意见被认真记录进“众智箱”。村党总支书记姜雄发站在中间,耐心解答着大家的疑问:“请各位放心,项目规划图已经公示在活动室,每个环节都会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

这一做法体现了宝藏村“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根本宗旨。村党总支创新推行“党支部活动+田间课堂”模式,将组织生活延伸到天麻种植棚、竹林生产区。13名党员担任“网格先锋”,两人一组负责一个微网格,确保74户村民的各类需求实现“有人引导、有人跟进、有人落实”。

党员技术员李同志定期组织天麻、竹笋种植技术培训,通过“手把手”教学,向村民传授矮化密植技术和科学管护方法。“有党员带头作示范,我们发展产业心里踏实、信心十足!”村民蔡大叔参加培训后,对改造自家竹林充满期待。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宝藏村创新采用“以工代赈”模式,推动村民从项目建设的“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看着自己亲手砌筑的石墙、铺设的道路成了游客打卡点,这份成就感远远胜过单纯领取劳务报酬。”参与民宿改造的村民张大爷深有感触地说。这种深度参与机制,使得新建的游客中心、改造升级的民宿群、整洁的村组道路都凝聚着村民的智慧与汗水,也让乡村建设真正有了温度。

产业融合挖“宝藏” 多元增收富口袋

宝藏村最珍贵的“宝藏”正是漫山遍野的翠竹与优质天麻。海子村民小组村民李琴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首批受益者之一。“以前卖鲜天麻,价格时高时低,现在合作社保底收购,还能在‘秘境宝藏’景区开展采摘体验和直播带货!”2024年,她种植的50亩仿野生天麻通过多渠道销售,收入显著提升。目前,全村天麻种植面积超3000亩,竹笋林达5000余亩,产业规模效益日益凸显。

宝藏村发展的关键转折,在于引入专业“乡村CEO”团队和创新实施“2215”利益分配机制。沪滇协作资金建设的项目资产,连同村民自愿入股评估的闲置房屋(如已改造为民宿的农宅)统一交由村集体经济公司管理,并委托专业团队运营。

有着丰富营销经验的“乡村CEO”宗毅,正全力打造“秘境宝藏”品牌。“我们不仅要运营好民宿和游客中心,更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天麻、竹笋从初级农产品升级为特色伴手礼和体验项目。”宗毅介绍,利润分配严格执行“2215”原则:20%用于社员分红,20%作为团队激励,10%投入“一老一小”公益事业,50%留作村集体发展基金。该模式既能发挥专业优势,又能保障村民与集体长期受益,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乡村变景区”的转型发展。

依托毗邻小草坝生态旅游区的区位优势,宝藏村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经过精心改造的特色民宿依山傍水,游客接待中心设施完善,昔日的废弃鱼塘已蜕变为休闲垂钓区,原本脏乱的河道经过整治成为风景如画的“翡翠三色湖”。

每逢周末,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可以在这里体验采摘天麻和竹笋的乐趣,品尝地道农家菜肴,还能入住特色民宿。三色湖垂钓区经营者陈再贵高兴地说:“过去全靠务农为生,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三治融合”润乡风 “秘境宝藏”谱新篇

乡村治理创新成为宝藏村又一张亮丽名片。通过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村庄治理成效显著提升。

今年7月,一起因宅基地边界引发的邻里纠纷仅用4小时便得到圆满解决。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矛盾苗头后,由党员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和乡贤代表组成的“红色调解队”立即启动调解程序。调解团队依法厘清权属关系,再引用“六尺巷”典故劝导双方互谅互让,最终提出“土地置换”方案促成和解。“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目标已成为常态。

全村16名村民小组网格员人手一本“民情日记”,详细记录为独居老人代办医保、帮助残疾人修缮房屋等民生服务点滴。今年以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成功率同比显著提升。

德治建设如春风化雨,滋养着宝藏村的文明乡风。村里组建的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活动,“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连年举办,敬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红白理事会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漫步村中,绿树掩映下白墙黛瓦错落有致,一幅生态美、治理优、乡风淳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党员示范引领到群众广泛参与,从天麻竹笋产业深耕到“秘境宝藏”文旅品牌打造,从网格化精细治理到文明乡风培育,宝藏村的振兴实践凝聚着沪滇协作的智慧结晶,彰显了党建引领下农民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这座昔日的深山村落,正以崭新姿态向世人展示乡村振兴的独特魅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