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白 芯 文/图
今年暑假,威信县30个集中托管点如繁星般点亮了山乡的夏日图景。从社区党员活动室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363名儿童在276名志愿者的陪伴下,开启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这场以“社区+专业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为创新模式的民生工程,不仅破解了山区儿童暑期“看护难”问题,更以“小托管”托起了“大民生”。
“七彩课堂”点亮快乐“暑”光
扎西镇龙溪社区是威信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了来自扎西、水田、双河等10个乡镇易地搬迁对象884户3984人,其中超过80%的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务工。每逢暑假,子女的学习看护问题便成为很多家庭的主要困扰,而龙溪社区开设的暑假托管班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更成了孩子们的向往。
在威信县扎西镇龙溪社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72名留守儿童在4名大学生志愿者及22名蓝天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认真完成假期作业,并参与体育锻炼、益智游戏、社会实践、红色主题教育等活动。如今,这里已成为集学习、运动、实践、娱乐于一体的“七彩课堂”,让孩子们的暑假充满欢声笑语。
“托管班氛围很好,让我感受到快乐。在我们学习的时候,有老师在旁边教导,累了还能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学生张凯说道。
“我们带着孩子们组织体育活动、进行学习辅导、教唱红歌、讲红色故事、开展社会实践等,让孩子们能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扎西镇龙溪社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负责人黄云芳介绍道。
为将“一小”照护民生工程延伸至居民“家门口”,威信县构建起“县级统筹、乡镇联动、村(社区)落地”的三级服务体系,将公益托管服务列为年度重要民生项目,整合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建立“儿童需求清单”,针对性开设红色教育、安全防护及趣味实践等课程。
“红色暑托班”点燃信仰火种
集体朗诵《七律·长征》,参观花房子会议会址、红军长征过云南情景体验馆。孩子们驻足在沧桑厚重的文物前,认真聆听讲解,观看影像沙盘,深切感受革命先辈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水田镇水田社区暑托班学生郑雨涵说:“今天我对扎西会议的历史和对家乡的红色文化、红色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将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依托这一理念,水田镇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精心打造“红色暑托班”,坚持“红色铸魂”、构建“多彩课程矩阵”,将红色教育融入丰富多样的课程与活动中,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传承红色基因。
大学生志愿者代浪芬说:“我们暑托班,红色教育是它的灵魂,但成长需要更多的色彩。在红色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还设计了手工、益智游戏等趣味活动,并提供作业辅导,确保孩子们暑假充实有意义,学习也能稳步提升。”
“趣味实践营”解锁快乐密码
在高田乡后山小学的食堂里,一堂充满烟火气的“劳动技能课堂”在孩子们的生活里增添了独特的成长记忆。他们围坐桌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包着饺子。裹肉馅、捏花边……捧着自己包的饺子,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
高田乡暑托班秉承“生活即教育”理念,通过包饺子、安全小课堂、趣味运动等系列活动,让148名孩子在实践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度过充实而多彩的暑假。
安全教育无小事。志愿者巧妙地运用贴近孩子生活的案例,将防霸凌、隐私保护等知识融入生动故事,帮助孩子们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听得懂、记得住。筑牢安全教育“防护网”。此外,还通过投篮比赛、乒乓球对抗、“抢凳子”等趣味运动,激发孩子们的活力与热情。
“以前在家里只能看电视,现在在学校里,老师带我们学画画、玩游戏、包饺子等,很充实也很快乐。”暑托班学生张婷婷兴奋地分享她的感受。
从课业辅导到兴趣培养,从红色教育到安全实践,威信县的暑期托管服务真正实现了从“看住”到“育好”的转变。这种多方联动、特色鲜明的托管模式,正在为山区儿童的健康成长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