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7月31日

陕西会馆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新地标

记者 莫 娟 姜跃武 文/图

历经近300年风雨的昭通古城内,陕西会馆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着八方来客。雕梁画栋间飘散着火锅的香气,古戏台上演绎着传统歌舞。这座古建筑通过创新性保护利用,成功转型为集文化展示、传统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成为游客品味传统文化、体验慢生活的新去处。

走进陕西会馆,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馆内精心陈列的展品,融入了陕西传统文化元素,为参观者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精美的古建筑艺术,还能深入了解陕西与昭通之间悠久的历史渊源,感受两地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我们走访发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穿行在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中,或驻足欣赏精美的建筑细节,或参与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来自山东的游客胡具楠说:“没想到昭通还保存着如此完好的古建筑群。这里不仅免费开放,而且修缮工艺十分精湛,我已经连续两天专程来参观了。”

推开陕西会馆厚重的木门,三进院落的格局完整呈现在眼前:戏楼、前殿、中殿、后殿依次排列,青石板铺就的天井古朴典雅,每一处木雕石刻都诉说着工匠的精湛技艺。

漫步会馆,沉浸式的传统文化体验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姑娘正在天井里演示茶道;回廊下,几个年轻小伙子专注对弈;古戏台上,舞蹈演员伴着悠扬的古筝乐曲翩跹起舞。为提升游客体验,陕西会馆精心打造了系列传统文化体验项目。据运营负责人李兴灿介绍,陕西会馆通过创新运营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这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中。其展示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古琴、古筝、围棋、象棋、书法、绘画、插花、投壶、射箭等项目。此外,陕西会馆充分利用古戏台,每日编排经典传统歌舞表演,让这座历史建筑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会馆精心打造的文化餐饮体验备受游客青睐。傍晚时分,游客们围坐在古色古香的餐桌旁,一边品尝地道的彩铜宴小火锅和盖碗茶,一边欣赏精彩的歌舞表演。“我们专程从自贡赶来,上午游览昭通古城,下午在这里品茶看表演,这种文化休闲体验非常难得。”四川游客王先生表示。

据了解,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陕西会馆,曾是秦商在昭的精神家园。经保护性修缮后,建筑群完好保留了戏楼、三殿相间的原有格局: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木雕石刻形象逼真,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如今,陕西会馆焕发新生,成为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地标。

记者手记:翘檐斗拱间的雕花仍在诉说着乾隆年间的商帮传奇,院内歌舞表演正演绎着古今交融的文化交响。陕西会馆的成功转型,不仅为昭通古城增添了新的文化活力,也为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深入挖掘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并结合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陕西会馆实现了从单一历史遗迹向综合性文化体验地的华丽转身。

这一转变不仅让古建筑焕发新的生机,也让更多游客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昭通古城的魅力。当老建筑遇见新创意,当商业基因注入文化灵魂,这座百年会馆的故事启示我们:文物保护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要让历史可观、可触、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