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成元 黄春燕 邱 琴
青山绿水间的盐津县豆沙古镇,以其古朴风貌和独特的腊肉闻名。如今,这份传承千年的舌尖记忆,正借助互联网的“云翅膀”,飞越重山,将浓郁的“盐津味道”送入天南海北的千万家庭。
循着诱人的腊肉香,步入古镇街市,笔者来到郑邦莲一家经营的“农民好物帮帮卖”腊肉销售店。店内,色泽红亮的腊肉整齐悬挂。郑邦莲一家世代扎根于此,熏制腊肉的手艺代代相传。“过去,腊肉产量低,我们只在周边小范围内售卖,收入有限。”郑邦莲回忆。互联网浪潮让他们一家看到了新希望,决心让腊肉拥抱电商。
郑邦莲每日在抖音直播间直播,向网友展示选肉、腌制、熏烤等工序,同时讲述古镇的风土人情和与腊肉有关的故事。屏幕那端的网友,不仅见证了美味的诞生,还感受到了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腊肉订单从全国各地涌来,丈夫陈忠兵、儿子陈星宇齐上阵,打包、发货……常常忙碌至深夜。
“好的味道会自己说话。”陈星宇说。除直播外,他们还运营微信客户群,推送产品信息、解答食用疑问、分享烹饪方法,让远方食客轻松复刻盐津美味。凭借过硬的品质和真诚的服务,郑邦莲家腊肉产品的口碑在云端积累。如今,郑邦莲家的腊肉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纯利润约160万元。这份深山美味不仅畅销省内,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谈及腊肉受欢迎的秘诀,陈忠兵朴实道出:“真材实料,古法制作。”
郑邦莲一家的成功,在豆沙古镇激荡起致富的涟漪,越来越多的乡亲投身腊肉产业。从生态土猪养殖,到腊肉加工技艺的传承,再到依托电商销售,一条充满活力的产业链在古镇茁壮成长,有效吸纳当地劳动力,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蓬勃发展的腊肉产业为古镇的文旅融合注入了新内涵。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欣赏古镇风光后,常常循香购买地道腊肉。这份浓缩了盐津精华的美味,成为游客馈赠亲友、传递温暖的不二之选,更成为古镇流动的“活招牌”。
豆沙腊肉的“破圈”,引得盐津县其他乡镇纷纷效仿,村民们拿出自家的“高山腊肉”,走出了线上销售的成功之路。如今,盐津腊肉电商渠道的年销售额已达3000万元,成为撬动地方经济的有力支点。
暮色中,盐津乡野的炊烟裹挟着腊肉的香味袅袅飘散,与山间矗立的5G信号塔在云雾中遥相呼应,构成了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图景。千年腊肉正插上数字化的“云翅膀”,打破地理限制,飞往天南海北,飞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