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7月27日

昭通全力应对强降雨

本报讯(记者 唐龙泉飞)7月25日7时至26日7时,昭通市遭遇一轮明显强降雨过程。气象监测显示,全市出现暴雨站点9个,其中绥江板栗降雨量达73.5毫米,为全市最高;大雨站点44个,中雨站点79个,小雨站点141个。威信县长安站在7月25日16时记录到最强小时雨量达44.9毫米。巧家县城区降雨量63.2毫米,绥江县城区50.2毫米。

强降雨区域内党员干部严格执行“1262”预警叫应机制和“三查”制度,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全市累计派出2231名干部下沉一线投入防汛工作,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13户682人。

目前,全市45座报汛水库的水位均控制在汛限水位以下,所有报汛河道的水位未超警戒水位,强降雨造成部分基础设施受损。在此轮强降雨应对中,全市未接报人员伤亡及重大灾情险情。当前各县(市、区)地质灾害隐患巡查、灾情核查及后续恢复工作正全面展开。

山体滑坡前

三桃乡紧急转移101人

本报讯(通讯员 徐 红 白 芯)7月23日11时许,威信县三桃乡斑竹村蚂蝗村民小组与岩上村民小组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致蚂蝗村民小组一户农户房屋坍塌和另一户农户房屋严重受损,无人员伤亡,滑坡量约6万立方米。

据了解,7月22日20时许,三桃乡接到强降雨及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严格按照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与威信县“1373”地质灾害应急避险转移工作法要求,将预警信息发布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避险转移工作。截至23日11时许,避险转移蚂蝗、岩上村民小组30户101人,成功避免了滑坡导致人员伤亡。

这场成功避险的背后,是数小时前开始的精准预警与紧急行动。

7月22日20时,接到强降雨及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三桃乡立即启动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和“1373”应急避险转移工作机制。预警信息通过电话、微信群迅速覆盖危险区域所有人员。同时,一支由乡、村、组三级干部组成的16人服务队连夜展开行动,对全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重点区域进行严密监测。

7月23日上午9时许,雨势未减,斑竹村岩上村民小组一村民在巡查中发现异常,立即向挂村干部报告险情。挂村干部迅速带领人员赶赴现场勘查,发现隐患点公路已出现一道宽约20厘米的裂缝,细石与沙土不断从坡体滑落。

“危险!”警报瞬间升级,急促的铜锣声穿透密集的雨幕。乡党委和政府立即组织力量,按照“包户到人”机制,挨家挨户拍门呼喊:“走走走!快走!现在撤离还来得及!”“雨太大了,这里危险!”——“喊醒叫应”的催促声在村寨中此起彼伏,针对蚂蝗、岩上村民小组的紧急转移避险工作迅速铺开。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转移工作争分夺秒。面对两位行动不便、起初不愿离开的老人,6名村干部耐心劝导,合力搀扶,最终将其安全护送至安置点。

当最后转移的村民刚刚抵达安全地带尚未喘息稳定,身后传来震耳欲聋的巨响——山体滑坡了,滚滚而下的泥石流瞬间吞噬了部分家园。“前一段时间,村干部们不分昼夜、冒着风险,即使全身被雨水浸透,也坚持为我们排查地质灾害隐患。”三桃乡斑竹村蚂蝗村民小组村民张承学回忆道,“23日当天,村干部及时组织我们安全转移后不久,山体突然滑坡将房屋全部掩埋。幸亏转移及时,再晚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灾害发生后,三桃乡党委和政府迅速管控现场秩序,并启动安置方案。101名转移群众均通过“投亲靠友”及利用村委会活动室等公房得到妥善安置,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当天下午,在村委会活动室避险点,热水、热饭、床铺、被褥等物资已准备就绪,乡、村干部一对一进行安抚和心理疏导。“对于投亲靠友的群众,我们安排专人24小时跟踪联系,在险情解除前严禁返回危险区域。”三桃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陈祥盼介绍道。

目前,滑坡区域的排涝清淤、房屋修缮、隐患再排查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陈祥盼表示,三桃乡将持续绷紧防汛安全弦,以高度的责任感落实巡查排查等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