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7月26日

关于创新文旅政务信息文风的探索

——以《游客到昭避暑旅游服务管理二十条措施》为例

记者 马 燕

昭通坐拥乌蒙磅礴、金沙奔涌的天然画卷,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璀璨夺目的人文资源孕育了“文学之乡”的深厚文脉。当“避暑经济”成为区域文旅竞争的新赛道,政务信息不应止步于政策传达,更应成为彰显城市气质、触发情感共鸣的“官宣媒介”。

不失真、不越界、不炫技,创新昭通文旅政务信息“话语体系”,不是肤浅地追求华丽辞藻,而是要在保持权威性的前提下,增强政务信息的感染力与传播力、凸显城市形象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展示区域文化的仪式感与存在感。

近期,昭通市融媒体中心“昭通发布”客户端等多个新媒体平台推送了 《游客到昭避暑旅游服务管理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措施》)。现以《二十条措施》为例,就创新昭通文旅政务信息的文风进行以下探讨。

建议以“三个转变”破题:从程式化公文转向沉浸式叙事,从功能化表述转向情感化表达,从同质化宣传转向差异化传播。

构建“三维话语体系”

权威维度:保留政策核心要素,采用“政策要点+诗意解读”双栏排版,可将《二十条措施》拆解为“政策干货+昭通式浪漫”同步呈现。

原文:为做实做细“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管理,中共昭通市委办公室、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最近印发了《游客到昭避暑旅游服务管理二十条措施》,从增强服务意识、扛牢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加强跟踪督办等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将从吃在昭通、住在昭通、游在昭通、玩在昭通、悦在昭通5个方面采取20条措施,进一步认真做好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文旅形象和服务质效,全力打造好新时代“昭通印象”。

新拟:乌蒙山麓清风徐来,金沙江畔暑意尽消。当盛夏的热浪席卷而来,昭通正以一座城的诚意,为四海宾朋演绎“诗与远方”的交响乐。近日,昭通市委、市政府精心“烹制”的《游客到昭避暑旅游服务管理二十条措施》正式出炉,从舌尖至心尖,从晨光至星辉,以“吃、住、行、游、购、娱”的全域匠心,勾勒出一幅“山水养眼、人文养心、烟火气养胃”的避暑长卷。

文化维度:提升政务信息的高度、深度、厚度、温度,让政务信息有风骨、有个性、有品性、有才情。可植入“文学基因”,邀请本土作家参与文案创作,将“锁钥南滇”的历史意象转化为“清凉通关文牒”等现代隐喻;可优化表达形式,摒弃“官样八股”、消灭“要字句”“强调”词、转化被动语态、植入传播基因等。让每一次官宣都能收获粉丝,推文被点赞、被转发、被收藏。

网络维度:提升政务信息的网络传播效果,创设“昭通降温公式”等话题,用“紫外线指数=热情指数”“海拔高度=幸福刻度”等富有网感的创意方式宣传昭通的气候优势,带动网络话题热度,与网民进行常态化互动,为昭通文旅产业营造积极、活跃的社会文化氛围。

创新表达方式

标题革命:创新政务信息的文风,从标题着手。遵循标题设置原则:一是明确性,直接反映政务信息的核心内容或主题,让读者一眼就能了解大致内容;二是简洁性,尽可能简明扼要,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述;三是吸引力,对于需要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政务信息,标题可以设计得更具吸引力和创意。

原题:《游客到昭避暑旅游服务管理二十条措施》

新拟:《给高温城市的“降温贴”:昭通致北上广渝的22℃告白书》

文本再造:把政务信息逐一分开来解剖,分别嵌入艺术、文化、经济、学术等信息,使其在呈现上更加饱满、更具生命力,提高可读性。

原文:《二十条措施》第二条:聚焦餐饮场所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开展排查、清理、整治,提升吃在昭通的品质。加强农贸(集贸)市场、商超、乡镇综合市场等食用农产品经营场所管理,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新鲜。

新拟:“监管利剑”与“服务柔情”并举,农贸市场里的“电子秤卫士”全天值守,小草坝天麻、昭通苹果、野生菌化身文明风景线,昭通小肉串的炭火焦香、天麻汽锅鸡的新鲜出炉。

原文:《二十条措施》第七条:增加一批“潮汐停车位”,合理增设一批临时停车场,科学设置游客限时免费停车位。

新拟:潮汐停车,当落日为车牌镀上金边,所有“云C以外”的车辆自动获得限时免费停泊权——这是昭通写给自驾游客的“月光请柬”。

原文:《二十条措施》第八条:优化电信及电视业务,为外地游客开通短期宽带电信网络和电视服务。

新拟:“短租宽带”如空中桥梁,让异乡客的视频里,永远记录着昭通的云卷云舒。

强化传播生态

制作差异化传播版本。以政务信息为基础,撰写适合抖音、微信、微博、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差异化版本。

制作成体系的“政策盲盒”文创产品。每个盒子内含有昭通手绘地图、旅游攻略、伴手礼、美食宝典、五星级推介路线、特色村落、红色路线、印有文旅金句的“降温符”书签等系列文创产品。

《二十条措施》,是政策更似情书,是昭通用炽烈的热情将“避暑之地”升华为“心灵栖居之地”。当文旅产业从“流量争夺”迈向“留量培育”,从“半年经济”迈向“全季经济”,这座曾以“咽喉西蜀、锁钥南滇”闻名的古城,可以凭借全新的政务话语体系,书写昭通“近者悦远者来”的现代篇章。

政务文风创新本质是治理思维的升级。当政策语言用金沙江的韵律吟唱、珙桐花的姿态绽放,昭通文旅将真正实现从“地理坐标”到“情感IP”的蜕变。

以上,仅为记者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