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7月25日

上接第1版《闻“汛”而动 冲锋在前》

“多亏你们及时来帮我家搬东西,不然粮食全被水泡了,太感谢你们了。”7月22日凌晨,随着雨势越来越大,树林彝族苗族乡辖区河流水位快速上涨,全乡党员干部闻“汛”而动,迅速下沉一线,做好隐患排查、群众转移、应急抢险等工作。经过彻夜奋战,全乡成功转移群众94户420人。

“个别村民不配合避险转移,我们只能反复动员,耐心做思想工作,将他们撤离危险区域,几天下来嗓子都哑了。”角奎街道大河边社区党总支书记彭怀平介绍,接到预警信息后,社区党总支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80余人投入抢险一线。

在转移安置工作中,党员干部耐心劝导群众转移避险,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人。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彝良县建立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机制,上门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安全转移,确保撤离工作高效有序。

7月21日以来,全县组织2564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实施提前转移避险,紧急转移安置群众636户2081人。

靠前指挥,当好全局“指挥员”

汛情就是命令,坚决扛牢防汛救灾政治责任。

7月22日上午,为有效应对强降雨,彝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相关部门干部职工赶赴灾情较重的牛街、树林等乡镇指导抢险救灾,16名挂乡镇(街道)县处级领导迅速分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督促落实转移避险、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措施,确保“一长四员”在岗在位履职。依托“党建+网格”优势,组织县、乡、村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等力量下沉一线,强化运用“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24小时不间断对辖区内的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老旧房屋、低洼易涝区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采取“党组织+党员+群众”的模式,在全县158个村(社区)组建158支防汛应急党员先锋队,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保持24小时备勤状态,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育才街受威胁的群众已提前转移,共转移24户56人,一楼住户的重要家具家电已全部搬到安全区域。”7月22日晚,牛街社区干部郭均汇报群众转移情况。根据牛街镇党委和政府的防汛工作部署,辖区群众及时完成安全转移,班子成员带队下沉低洼地势点帮助群众转移重要物资,并时刻关注是否有回流人员、监测水位变化情况。

“昨晚的水位上涨得实在是太快了,凌晨三四点的时候水就涨到家门口来了,还好镇、村干部和街坊四邻提前来帮我们把冰箱等大件物品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没有造成严重损失。”牛街社区育才街一位商户说道。

贴心服务,当好后勤“保障员”

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防汛一线处处都有共产党员奋战的身影。

“床可以再靠着墙一点,床单可以拿过来……”洛旺村党总支书记陈登云带着村干部为转移群众铺床,询问转移群众的需求,确保转移群众有舒适、温暖的休息环境。截至7月23日凌晨,洛旺苗族乡累计转移安置危险区域群众482人。

在转移安置中,彝良县按照前期建立的隐患排查台账,针对不同群体特点,采取分类安置措施,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校、村卫生室、闲置农房等安全场所作为临时安置点。对集中区域或行动不便群众,党员干部肩背手扶,将其安全护送至临时安置点。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严格落实“一对一”包保责任制。对有条件的群众,协助其就近投亲靠友,持续通过电话、微信跟踪近况,确保“转移即安心,安置有保障”。

自7月22日起,全县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及应急队伍,调用大型机械清理主要障碍,同时组织人员配合进行人工疏通,持续开展道路抢险保通工作。彝良公路分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建3支共15人的道路抢通队,争分夺秒投入抢险,全力守护群众出行安全与公路畅通。彝良县消防救援局紧急出动应急救援力量3车25人,分别前往牛街和树林2个强降雨乡镇备勤待命。

风雨砺初心,危难显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汛救灾战斗中,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冲锋在前,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责任与担当筑起“红色堤坝”,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坚实的后盾。

目前,彝良县防汛救灾工作仍在紧张有序推进,党员干部们仍坚守在岗位上,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