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训练、眼保健操、成长导航课、劳动研学实践、午餐、午休、体育活动、影视欣赏……这是7月23日昭阳区红路馨居小学暑假托管班6个小时的活动安排表。
今年7月13日以来,昭阳区红路馨居小学开设了20个暑假集中托管班,将校园变为942名留守儿童的“成长乐园”。
社区万人“同源”
昭阳区红路馨居小学位于红路馨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内,2020年3月建校,占地面积80余亩,现有教师107人,服务同源、同心、同乐3个社区22300余人,承载着安置区2241名学子的求学梦想。建校以来,全校师生致力于将学校打造为师德高尚、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学生喜爱、家长向往、社会认可、教师幸福、留得住乡愁、安全有保障的“家门口好学校”。
红路馨居小学开办时,40岁的王昆为方便工作,在同乐社区租房居住至今,目前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像他一样选择扎根安置区的教师有10余人,此次均主动报名成为托管班志愿者。
世界最美的是绿色,人类最美的是爱心。红路馨居小学学生家长多为外出务工人员,寒暑假期间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成长关怀、作业辅导等问题,始终是党委和政府、家长及教师关注的重点。2024年暑假,红路馨居小学贯彻落实省、市、区三级党委和政府及教育部门要求,聚焦实现留守儿童“管护有人、学业有教、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家”的“六有”目标,率先办起了暑假托管班,并在今年春节后又办起了寒假托管班,累计服务学生超2000人次。
住在同心社区的何青梦,孩子在该校读三年级。因工作繁忙无暇照料,她将孩子送入托管班。“孩子在这里既能完成作业,又能锻炼身体,有老师和志愿者陪伴,我们外出打工更安心了。”她说。
社会百人“同心”
献出一份爱心,收获无数温暖。徐世丽是该校数学教师。今年,她和在云南民族大学上学的儿子杨鸿睿都报名当了志愿者,徐世丽带着孩子们做泥塑手工、玩游戏,辅导他们的数学作业;而阳光开朗的杨鸿睿则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辅导高年级学生的英语作业,成为了校园里的“母子档”。徐世丽说:“参与暑假托管主要是带孩子们做手工、辅导作业,让他们在快乐中发挥才智,创作精美作品。”
像杨鸿睿一样,今年,有来自辽宁大学、云南大学、昭通学院等全国10多所高校的昭通籍在校大学生报名当了志愿者。
关爱留守儿童,播撒爱心阳光。今年暑假前,学校通过宣传动员完成学生摸底,制定托管实施方案。最终942名学生报名参加托管班,53名教师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在共青团昭通市委、昭阳区委及区教体局支持下,学校又招募48名大学生志愿者并开展岗前培训,形成全社会同心支持留守儿童托管的良好氛围。
7月13日上午,昭阳区委、区教体局、北闸街道党工委相关领导参加了学校暑假托管班开班仪式。暑假托管班实行“走读式”管理,自愿参加的留守儿童由其监护人或“受托管理人” 早送晚接,政府提供每人每天8元标准的免费午餐。
下转第2版
◆记者 陈忠华 闵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