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7月12日

哆车村:就业与乡村振兴“双提速”

◆通讯员 彭文琳 单 楠 谭昌国

在巧家县大寨镇哆车村,以往农闲时,村民或赋闲在家,或外出打零工,收入不稳定且难以兼顾家庭。如今,随着一批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就业,生活充满希望。

近日,笔者走进巧家县润禧农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肉牛养殖基地,只见标准化牛舍整齐排列,200余亩饲草种植区绿意盎然。该养殖基地建设期间,累计吸纳150名当地农民工务工。目前,共有45名村民在基地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除吸纳本村村民外,养殖基地还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茂租镇油房村的王天福便是其中之一。他说:“基地离家约20分钟车程,我主要操作挖掘机、装载机,每月能挣8000元。下班后,我就回家照顾家人,工作家庭两不误。”目前,基地有饲养管理人员16人,月薪在3000元至1万元之间。据了解,巧家县润禧农业有限公司还将提供170个就业岗位,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该公司负责人尤佐才介绍:“我们已选派20名大学毕业生到省农业厅参加养殖与防疫技术培训,为期3个月,之后再实习3个月,考核合格后就正式入职。”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牛舍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同步推进,现已安装光伏板6180平方米,每日发电量可达7000余千瓦时。经测算,牛舍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哆车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近年来,巧家县积极探索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新路径,构建“县+乡+村+组+人力公司+企业”协作机制,为企业和村民搭建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点对点”及“一站式”劳务集中输送、多元化技能培训等举措,既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又助力村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如今,在哆车村,家门口就业已成常态,村民们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家庭。展望未来,随着更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哆车村必将以坚实的步伐迈向乡村振兴,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