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7月12日

双河乡科技赋能“鲜花经济”

本报讯(通讯员 晋子喻 鲁 丽 姜 航 文/图)近日,在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杉木坪智能温室大棚内,村民们穿梭在盛放的菊花丛中,熟练地采摘着饱满的花朵,朵朵“致富花”将从这里启程,驶向广阔的市场。

“今年3月初开始种植,现在开始采收第一批菊花,今天已经采收了8万株左右,从栽种到采摘,周期约100天。”威信梵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粒介绍道,该温室大棚种植的菊花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产品远销成都、重庆、昆明等地。

这片生机勃勃的花田,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体现。基地配备了智能农业基础设施,一年可稳定种植两季鲜花。目前投入生产的100亩土地,每亩栽植3.2万株花苗,每亩年采花量高达12万朵,亩产值可达10万元。

从育种、移栽、管护到如今的采摘、分拣,菊花种植的每个环节都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我们长期固定的务工人员约为50人,采摘高峰期平均每天可达80人,所有工人都来自当地。”刘粒介绍道。

偏岩村村民马义会是采收队伍里的一员,她熟练地折枝、取花,动作一气呵成。拭去脸颊的汗水后,她乐呵呵地说:“我在基地上班,每天有120元收入,下班后就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我特别满足。”

产业兴,则乡村兴。双河乡以“鲜花经济”为纽带,构建“党支部+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推行务工就业挣“薪金”、土地流转收“租金”、资产入股分“股金”的“三金联动”模式,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及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从美丽“颜值”到实实在在的经济“产值”,双河乡将朵朵盛开的菊花转化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兴村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