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大关县靖安镇大耆老村的番茄种植基地迎来丰收。
走进大棚,紫桃、熊本、巧心等多种番茄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数十名村民正熟练地采收果实,负责人马忠应和技术人员则忙着对植株进行管护,现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过去,大耆老村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特色农业逐渐成为群众增收的新引擎。1992年退役的老兵马忠应,骨子里始终保持着军人敢闯敢拼的精神。在经历开办砖厂、销售服装、承包工程等尝试后,他敏锐地捕捉到发展特色农业的商机。2024年12月,马忠应联合村民马孝军、王天翼成立昭通农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4月,3人果断投资150余万元,流转土地100余亩,支付流转金20余万元,正式启动特色番茄种植项目。
为确保番茄品质与产量,基地聘请专家全程指导,严格遵循生态种植标准。通过物理防虫和有机施肥等绿色种植技术,不仅培育出糖度高、风味浓的高品质番茄,还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累计解决当地5000余人次就近务工难题,支付务工工资30余万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在销售模式上,基地采用订单农业,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产品成功打入粤港澳、北上广等高端市场,销路稳定。经销商黄松涛面带笑容地夸赞道:“冷凉地带种出的番茄,口感远超普通品种,市场零售价每公斤30—50元,虽然是普通番茄价格的数倍,可依然供不应求!”今年,220多个试种大棚全部获得丰收,亩产达1—2吨,预计总产值超300万元,相比传统农作物种植,产量和收益大幅提升。
可观的效益更加坚定了马忠应扩大种植规模的决心。他计划新增500—600亩大棚,带动更多周边村民参与种植,共享发展红利。
夕阳下,马忠应带着工人将当天采摘的番茄进行分拣、装箱,金灿灿的阳光映照着他们充满喜悦和自信的脸庞。马忠应表示,未来将打造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让小小番茄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通讯员 陈际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