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7月10日

上高桥乡持续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

本报讯 (通讯员 马艳荣)近年来,大关县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任务,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围绕乡容村貌提升和长效管护,抓关键、破难题、建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品质”、增“颜值”、固“成效”,奋力谱写团结和睦、富裕美丽的上高桥乡新篇章。

抓责任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坚持“政府主导、村组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原则,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整治全过程,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针对环境卫生突出问题凝聚整治合力,形成“乡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分管同志抓紧落实、包村干部下沉一线、党员干部齐心合力”的工作局面。建立以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包乡、班子成员包村、乡镇干部包片、村“两委”成员和驻村工作队包户、农户“门前三包”的责任网格。乡领导班子12人挂钩7个村(社区),负责各村卫生整治工作;全乡干部职工47人负责36个卫生网格,各村明确农户“门前三包”卫生区域,层层压实网格责任,确保整治责任落地落细、落实到人。

抓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联动,组建环境卫生整治党员先锋队,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倡议书、入户走访宣传,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工作格局;利用微信群、村级大喇叭、村务公示栏等载体广泛宣传。宣传中既强调环境整治的重要性,也注重融入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理念。

抓综合治理,实现全面提升。因地制宜新建公厕22座、改造卫生户厕1527座。由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牵头管护公厕,加强日常巡查,安排专人保洁,确保辖区公厕建管统一。通过建化粪池、粪污入田、污水进塘等方式,规范管理粪污,累计整改影响环境的各类问题265个,清理农业废弃物200余吨。以各村(社区)辖域为面,以房前屋后、柴草杂物、积存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为节点,划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网格36个,配备2辆垃圾清运车每日清运所产生的垃圾,确保垃圾有人管、有人扫、无死角、无积存。持续推进堆粪池、联户路和谷物晾晒场硬化、示范点小菜园、小花园等项目建设,累计建设堆粪池2420.44平方米、垃圾清运池153个、示范小菜园100余处、小花园37个,实现自然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全覆盖,146个村民小组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抓问题整改,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垃圾处理、清扫保洁、粪污处理制度,确保垃圾有人清、厕所有人管、污水不乱倒。网格员每周走访挂钩户,采集图片资料,指导农户操家理务,规范堆放柴草。坚持“周一大扫除、周三大检查、周五大通报”制度,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卫生无死角。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推行“红黑榜”制度、评选卫生示范户等措施,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环保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共创和美乡村中持续绽放,共同绘就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