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彭文琳 单 楠 谭昌国
盛夏时节,巧家县大寨镇哆车村的山坡上,成片的牧草随风摇曳,宛如一块绿色的地毯铺展至天际。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牧草田间,巧家县润禧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尤佐才正在察看牧草长势。在他身后的养殖基地里,数百头牛正悠闲地进食。粪污处理池旁,有机肥发酵的气息,预示着又一轮生态循环即将开启。这位扎根乡土的巧家汉子,凭借“牧草种植+生态养殖”的复合发展模式,在乌蒙山区描绘出一幅经济与生态双赢的乡村振兴画卷。
近年来,大寨镇积极搭建返乡创业平台,号召村民返乡创业。在外务工多年的尤佐才响应号召回到家乡。望着撂荒的山地和传统养殖带来的环境压力,他萌生了“以草定畜、以畜养草”的想法。哆车村的气候适宜牧草生长,牛羊的粪便又是天然的肥料,循环利用既能减少污染,又能降低成本。于是,尤佐才引进了蛋白含量高的牧草品种,建成了200余亩标准化种草基地,同时建成了6080平方米的标准化牛舍,并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形成了“牧草种植—畜禽养殖—粪污还田—牧草增产”的绿色闭环产业链条。
目前,基地养殖肉牛200余头,预计每年出栏量可达100余头。“这就是我们自己种的牧草,牛吃了后长得膘肥体壮的。”尤佐才蹲下身,抓起一把鲜嫩的牧草介绍道。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让过去散养时刺鼻的粪污味消失了,经发酵处理的有机肥还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30%,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绿色银行”。尤佐才说:“牛粪进入化粪池约发酵40天,然后用污水泵抽起来灌溉牧草。这样既不污染环境,又能保持水土,牧草也长得格外茂盛。”
功成莫忘故土,富足当济乡邻。在外漂泊打拼数十载,尤佐才最终毅然选择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将满腔热忱化作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尤佐才表示:“我回来发展养殖业,一是想带动乡亲增收,二是能照顾家中的老人。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如今,尤佐才已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技术顾问。他毫无保留地向周边农户传授养殖技术,积极推广肉牛庭院养殖模式,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一己之力。
为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尤佐才探索出“协议定价”养殖模式:公司将小牛以协议价交付给农户饲养,农户无须预付现金,双方签订合同明确小牛初始价格及权责。待小牛达到出栏标准,公司按市场价或合同价回收,并从收购款中扣除小牛初始定价金,剩余部分支付给农户。这种“赊销+回购”的闭环合作模式,保障了公司牛源稳定,降低了农户资金压力,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下一步,尤佐才计划建设生态农场及冷链加工厂,延伸“牧草种植—生态养殖—冷链加工”全产业链条,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夕阳下,尤佐才的养殖基地与连绵的牧草田相映成趣。这幅由“草”与“畜”编织的生态画卷,正成为巧家县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生动诠释着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