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 飞
夏日炎炎,笔者走进彝良县钟鸣镇麻窝村渔洞自然村,只见一条笔直宽敞的道路贯穿村庄南北,色彩缤纷的绣球花沿路绽放,风格统一的楼房鳞次栉比。房前环境优美,舒适的凉亭点缀其间。这些都彰显着当地日益改善的生活环境和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从山上搬下来,路宽了,灯亮了,房子安全了,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从麻柳自然村搬迁至此的黄忠云,已在这里生活了7个年头。
渔洞自然村的变化,折射出钟鸣镇在全面做好搬迁安置工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据悉,2017年8月24日至25日,麻窝村境内普降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沿河的文家沟、渔洞等村民小组10户村民的房屋被冲毁,30余户村民的住房和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钟鸣镇紧抓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机遇,将文家沟、渔洞、两红岩、王家坡、麻柳等周边9个村民小组的82户村民纳入搬迁对象,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11栋楼房,并配套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公厕,安装路灯,完善饮水及绿化设施,修建畜圈等。
在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过程中,钟鸣镇按照“搬迁群众在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的思路,在安置点设立渔洞党支部,把搬迁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同心同向建设新家园。立足安置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花椒、竹子等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在安置点召开劳动力技能培训会,提升群众就业技能,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强化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建立村民议事会,引导群众秉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的理念,实现自我管理。以“戏曲下乡”文化惠民活动为契机,加强移风易俗知识宣传,开展关爱留守老人等服务活动,培育文明新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如今的渔洞自然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