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龚 萍)今年以来,镇雄县认真落实全市党建引领“2+5”工作机制,借鉴“千万工程”经验马关做法,制定工作方案,构建“121”村民自治模式,共成立村级议事会262个,成立片区议事会906个,组建施工服务队642支,成立议事小组5425个,统筹推进乡村治理,形成“共提、共商、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镇雄县各乡镇(街道)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构建“121”村民自治模式,即每个村(社区)成立1个村级议事会,成立N个片区议事会,组建N支施工服务队,每个村(居)民小组成立1个议事小组。村级议事会由群众从片区议事会主任、辖区党员、乡贤能人中推选7—9人组成,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主任。片区议事会主任由片区党支部书记或村(社区)挂片干部担任。村(社区)对辖区内的水电工、修理工、建筑工等本地工匠和退休返乡干部、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乡贤能人进行摸底,结合群众需求,组建房屋修建、村组道路建设、水电维修、种养业提质、人居环境提升、矛盾纠纷化解、“一老一小”关心关爱、理发服务、志愿服务等施工服务队伍。每个村(居)民小组成立1个议事小组,由3—5人组成,组长由村(居)民小组组长担任,成员由群众从微网格长、在家党员、乡贤能人等群体中推选产生。
镇雄县明确,各级议事机构要聚焦辖区群众急难愁盼,围绕党建引领“2+5”工作机制,结合“千万工程”重点事项,针对党的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文明乡风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方面开展议事。同时,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破除群众垃圾乱扔、污水乱泼、相互攀比、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搭建服务平台,实施共建共管,维护社会稳定,定期分析维稳形势,排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全力做好区域内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镇雄县各村(社区)坚持“自下而上”开展民意收集,实行“小组提、片区议、村级定”的三级议事机制,确保“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各议事机构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议事活动。村级议事会结合“1+3+N”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对各片区议事会上报的矛盾纠纷及时组织调解,对不能化解的上报乡镇(街道);及时审定民生实事,制定实施方案,组织相应的施工服务队及时实施,并将实施情况在辖区内予以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