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万物葱茏。走进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的巧家县玉屏街道中村村,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蓝天白云下,青山如黛,道路整洁,主题文化墙生动醒目。枝头沉甸甸的桃子、李子、葡萄果香四溢,树荫下乘凉的老人神态安详,游客们悠闲地品茶赏景——这正是今日中村村和谐宜居的生活写照。
“县城后花园”的美丽蝶变
近年来,中村村“两委”紧紧抓住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建设机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完善发展机制,全力打造巧家县“县城后花园”。如今的中村村,观景台、步行栈道、农耕体验园、自助烧烤屋、农特产品展示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功能完备。从田坪文化广场向南步行10分钟,便可抵达营盘景观区的观景亭。步入观景亭,凭栏远眺,只见金沙江碧波荡漾,江面波光粼粼;巧家县城的风光尽收眼底,城市建筑与自然美景相映成趣;山间松涛阵阵,凉爽的微风拂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中村村面朝金沙江,背靠玉屏山,自然风光优美,空气清新宜人,是避暑的绝佳之地。”来自广东省中山市的房车自驾游游客姜廷和与妻子在此避暑度假,谈及在这里的生活,他满脸喜悦,“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十分舒适、惬意,还体验了端午节的篝火晚会和长街宴,这些独特的民俗活动是我们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平日里,村里的老百姓对我们这些车友关怀备至,经常你送一点自家种的蔬菜,他送一点刚摘下的水果,让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暖与善意。”
农旅融合,产业兴旺结硕果
中村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最高海拔2600米、年均日照1460小时、年均气温16.4℃,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规模化种植,已成功打造3个水果观光采摘园,种植面积达3498亩,培育了红心冬桃、南方樱桃、车厘子等多种特色水果,同时还试种了100亩油橄榄。此外,中村村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为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春可观花,夏可消暑,四季可摘果”的独特优势,再加上观景台、步行栈道、自助烧烤屋、农耕体验园等完善的旅游设施,使中村村成为人们体验式旅游的理想目的地。
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众多新商机。村民们自发在田坪广场道路两侧摆摊设点,销售本地特产、新鲜果蔬和特色小吃,并约定农历逢三、六、九为中村赶集日。每到赶集日,广场上热闹非凡,叫卖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与此同时,村里积极推进康养休闲山庄和农家乐建设,精心设计多条旅游线路,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中村村通过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端午节长街宴、篝火晚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中村村游玩。游客们在这里既能感受到中村村和谐淳朴的人文风情,又能享受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巧家县玉屏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吕开学介绍道,“在产业发展方面,中村村采用‘项目带动居民自种’模式,引导村民将传统种植业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打造了600亩冬桃、500亩车厘子、400亩樱桃、300亩柑橘以及油橄榄、香酥梨等特色水果种植基地,形成了‘春赏花、夏摘果、秋尝橘、冬品桃’的四季特色水果产业体系。”下一步,中村村将紧紧围绕巧家县委“6条发展思路”,立足本村实际,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明深耕,铸就乡风新气象
文明浸润无处不在。中村村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文明创建宣传力度:利用村民会议、乡村广播、宣传栏,广泛宣传文明理念;依托“农家书屋”开展各类读书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营造“知荣辱、讲正气”的良好氛围;通过实施独具特色的“文化上墙”工程,将感恩奋进、传统礼仪、名言警句等内容,以书画形式绘制在墙面上,让村民和游客在领略中村村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文化之美、接受文化熏陶。
治理有效根基稳固。为维护村庄和谐稳定,中村村组建了志愿巡逻队和微网格员队伍。志愿巡逻队穿梭在村庄的每一处角落,微网格员走访入户,及时发现并化解村民各类矛盾纠纷,守护一方平安。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科技文化、健康知识进村活动,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提升村民的科技素养,促进村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全力打造“无赌、无毒、无疫”村。在移风易俗方面,村“两委”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充分发挥乡贤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村规民约落地见效,培育文明乡风。此外,通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村级大扫除活动,彻底改变了村庄以往“脏乱差”的面貌,如今的中村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环境更加优美。
“我们充分利用火塘会、院坝会以及红白喜事等群众聚集场合,邀请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党员、村民小组长、支客师等,向村民宣讲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广泛发动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中村村党总支书记张发德介绍道。
精神家园活力迸发。中村村充分利用11个村级活动场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惠民等活动。村里组建了本土乡村文艺队,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民俗展演及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通过评选“新乡贤”“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厚植文明沃土,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让乡村焕发出新气象。
“我在中村种植了葡萄、桃子、李子,这里人居环境优越,民风淳朴。有时候我把农具和水果放在果园外面,无论放多久都不会有人拿。”在中村村进行水果生态种植的果农车启明感慨地说。
从“县城后花园”到“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中村村在党建引领下,将文明实践、产业振兴、基层治理协同推进,让文明乡风深深融入乡村发展的血脉。张发德说,下一步,中村村将继续探索农业、文化、旅游与消夏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以农文旅融合为突破口,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更高水平,让文明新风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持续劲吹,让中村村村民的幸福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通讯员 陈红云 单 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