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7月02日

乡情为舟,门窗为桨

——回乡能人吴长斌领航发展镇雄五金产业侧记

宽阔的加工车间里,一台台自动化设备整齐排列,工人们各司其职:有的操作开平机处理门框料,有的在轰鸣声中切割铝材,有的专注焊接门框,有的正在组装门扇……这里,正是镇雄县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的云南罗旺斯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这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离不开吴长斌返乡创业的引领与带动。身为浙江省金华市昭通商会会长,他带着资源与经验“组团”返乡,为乡亲们在家门口搭建起就业与发展的舞台。

离乡谋生

18岁青年的多元创业路

从浙江金华到云南镇雄,1900公里的路程,如今乘坐高铁只需9个小时。但23年前,18岁的吴长斌坐在拥挤的火车上,用了整整7天时间才抵达这段旅程的第一站——新疆。在那里,他将通过摘棉花赚取前往浙江的车费。

“车厢里拥挤不堪,就像沙丁鱼罐头,我和同村的周仕莲只能在过道上蹲着。”吴长斌回忆道。这个来自镇雄县泼机镇庙山村的青年,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用摘棉花挣来的500元血汗钱买下了一张前往浙江的车票。

初到永康市,吴长斌的求职之路布满荆棘。他多次在工厂求职未果,直至年关,才以缴纳200元押金的代价换来一份工作。

5个月后,在镇雄老乡的帮助下,吴长斌进入一家有镇雄籍股东的工厂。凭借自身努力,他从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车间主任。工作期间,吴长斌不安于现状,开启了多元创业之路。他与浙江人合伙建起占地面积达5亩的复式养殖鱼塘,利用下班时间割草、捡菜叶喂鱼,将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养鱼事业。鱼塘丰收后,他果断转租,转而开了一家只有8张桌子的小餐馆。这间小餐馆既为老乡提供了就业岗位,又以“家乡味道”凝聚同乡。

在工厂任职期间,看到“销冠”汇报工作时存在不足,他毅然辞去车间主任一职,成为一名销售人员。面对竞争,他凭借“不让客户等待超过一个月”的承诺,以真诚、高效打动客户,不到一年时间便成为“销冠”。在南京的一次业务洽谈中,他展现出非凡魄力,自掏腰包垫付20万元货款,化解客户需求与公司规定的矛盾,不仅促成了生意,还赢得了客户的尊重与老板的赏识,被任命为福建、江西、江苏等省的销售经理。

从求职受挫到多元创业,再到销售领域的逆袭,吴长斌在永康这片土地上,用汗水与智慧书写了自己的创业传奇。2011年,他创办“梦全球”门业,从小厂房起步;2017年成立“七鑫”门业;2023年打造“罗旺斯”品牌,企业年产值达2.8亿元,拥有500名员工,成为当地门业龙头企业。

返乡之惑

心结与机遇的艰难抉择

就在公司发展如日中天之际,镇雄县政府招商团队登门拜访,邀请吴长斌回乡投资,示范引进产业链企业,共同打造百亿元级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建设“中国西南五金之城”。

然而,对吴长斌而言,这并非易事。12年前的那次回乡创业经历,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他回忆道:“设备还没搬完就被村民拦下,非要我赔10万元修路费。”那次尝试不仅让他损失惨重,更在他心中留下了一道心结。

面对家乡再次抛来的橄榄枝,吴长斌对以勒的交通、物流、劳动力等条件进行深入调研。镇雄县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更重要的是,全县每年有近50万人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务工,大量镇雄籍工人在沿海工厂历练成技术娴熟的产业能手。这些在外打拼的游子中,绝大多数都希望在家门口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吴长斌深知,生产一道门涉及50多个零部件,光有劳动力远远不够,能否吸引配套企业落户镇雄才是建厂的关键。县里将这份重任托付给吴长斌,正是希望以其行业影响力促成更多企业在产业园落地,让“中国西南五金之城”的蓝图从愿景走向现实。

“在外打工10年、创业10年,该回家了!”望着2024年5月在镇雄县投产的新厂房,吴长斌百感交集。除了他自己的车间,几家五金配套企业也在进行设备调试,逐步完善的产业链让吴长斌再次坚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

“一开始我们不敢回来。以前,镇雄交通落后,连挂车都开不进去。”因担心家乡基础条件薄弱,吴长斌虽心动却不敢贸然行动。得知镇雄已经通了高速公路、高铁,并坐拥丰富人力资源等优势后,他终于在2023年11月签下协议,入驻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

2023年,吴长斌在产业园投资2000万元建厂,成为当地“归雁计划”的首批响应者。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已有16家企业入驻园区,协议引资额达13.5亿元。

创业梦想

让“罗旺斯”回家

镇雄县在外务工人员达50万人,超过10万人从事五金行业。在“五金之都”浙江永康,镇雄籍五金从业者就达6.5万人。“镇雄五金工”已成为全国知名劳务品牌。

自2023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聚焦门窗、锁具产业,配套通用机加工设备,大力引进产业链企业,加速构建百亿元级五金高新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中国西南五金之城”。

在以勒火车站旁,占地1021亩的产业园正拔地而起。吴长斌每天在新厂房调试设备,筹划着如何将浙江成熟的五金产业链完整地“搬”回家乡。“这里生产成本较低,加上招商政策优厚,目前综合成本比浙江低15%—20%。”据吴长斌介绍,公司高峰期用工近500人,大多数是镇雄籍五金技工。

今年42岁的邓迎春是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村民,也是4个孩子的父亲。他曾在永康市做钣金工并担任车间主任。2024年3月,在吴长斌的劝说下,他回到云南罗旺斯门业有限公司担任厂长,月薪1.2万元。据邓迎春介绍,公司在西南地区同行业中配备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并以“师带徒”等方式培养了大批熟练工。镇雄县泼机镇的周礼品夫妇曾在永康市制作防盗门窗,如今也在云南罗旺斯门业有限公司工作,每人月工资约7000元,还能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

扎根家乡

助力打造“中国西南五金之城”

镇雄县成功引进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会长单位——亿联控股集团,建成镇雄亿联国际商贸城返乡创业就业示范街区。该街区与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形成产销联动,共同构建中国西南五金加工制造与商贸物流综合交易平台。目前,该街区已吸引468户商户入驻,吸引返乡创业企业322户,直接带动4200余人就业。

家乡的蓬勃发展,是吴长斌最欣慰的事。身为金华市昭通商会会长,他带领7户金华市五金企业入驻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为园区注入了强劲活力。将金华市的五金产业链“搬”回家乡,助力打造“中国西南五金之城”,是吴长斌当下最大的心愿。

回乡创业以来,吴长斌先后当选为昭通市人大代表、昭通市总商会副会长等,深度融入昭通发展大局。他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回馈家乡:镇雄“1·22”滑坡灾害发生后,牵头组织金华市昭通商会捐赠5.7万元,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高考期间,组织园区20余辆车参与爱心送考,并出资2万元助力雨河镇学子逐梦;与盐源镇温水村签订“万企兴万村”结对帮扶协议,助力180余户村民增收,用公益实践诠释责任与担当。

“过去离乡是为了谋生,如今返乡是为了发展。”看着陆续回乡就业创业的老乡,吴长斌黝黑的面庞绽开标志性的笑容。当年那个挤在火车里的青年,如今正引领更多人踏上回乡的路。

记者 杨 杰 陈忠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