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胜利丰碑永驻 抗战精神长存》
收藏家戴灵华跑遍滇西地区,收藏了刺刀、弹壳、弹头、生活用品等诸多抗战文物,此次在飞虎驼峰故乡魅力展中展出。他动情地讲述了老兵水青山的故事:“一次战斗中,他的腹部被刺刀划开,他边战斗边撤退,丝毫没感觉疼。直到战友提醒他受伤了,解开皮带后肠子直接掉了出来。治疗后归队时,他发现全连仅剩一名炊事员幸存。”2013年,已过百岁的水青山受邀参加了在保山市龙陵县举行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启幕仪式。在看望长眠在地下的战友时,他号啕大哭、长跪不起。
抗战爆发后,云南派出第60军、第58军、新3军、老3军奔赴抗日战场,先后将40余万子弟输送到抗日前线,在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上高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屡立战功。1945年9月,卢汉率中国陆军第一方面军前往中国战区唯一的跨国受降点越南河内接受日军投降。与此同时,滇军第58军在南昌、新3军在九江分别接受日军投降。
展厅中展示的60军军歌歌词铿锵有力:“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
飞虎驼峰故乡魅力展中,作为策展人之一的邹德怀收藏的一张特别的照片令人动容。云南军官陈绍武于武汉会战前夕在自己照片背面写下的遗书:“娟妹,倭寇来犯,民族危亡,今出滇,吾抱必死之决心,希汝另嫁,幸勿自误。”字字泣血,彰显着云南儿女保家卫国的赤子之情。
并肩战斗为和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以其独特的战略地位,深刻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格局。
滇缅抗战史研究专家戈叔亚指出:“滇缅公路通到了缅甸,不仅保障了物资运送,还让我们与英美盟军站在了一起,也为内地抗战赢得了喘息机会,重塑了战争态势。”
1941年12月,英美决定设立同盟国中国战区和南太平洋战区,云南成为衔接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接合部。1942年5月,怒江以西大片国土沦陷,滇缅公路被切断后,驼峰航线成为新的“生命线”,云南的战略枢纽地位更加凸显。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开启反攻战,历时八个半月,在全国最先把侵略者逐出国门,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施东西夹击的企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为配合驼峰航线运输和飞虎队作战,云南动员几十万民工扩建新建机场,抗战时期云南境内机场达到52个。“有几个机场是征用农田迅速建起来的,可以说云南群众是不计代价支持抗战。”戈叔亚说。
此次“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飞虎驼峰故乡魅力展”由云南省飞虎队研究会主办,展出了飞虎队员、驼峰航线勇士在云南战斗与生活的照片、老兵手稿、生活用品,以及中美联合作战中护士、记者等群体珍贵照片,再现了云南人民与飞虎驼峰勇士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
云南省飞虎队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甘云的祖父、外祖父都曾参加抗战,舅公是飞虎队中国飞行员。他说:“这场展览我们策划了半年多,在纪念胜利之年,我们在抗战纪念胜利堂展出这些珍贵展品,就是希望大家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抗战胜利纪念堂,这座镌刻在云岭大地上的抗战丰碑,见证了云南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成为连接历史和现在的精神坐标。
自新中国成立至2005年期间,这里曾作为云南重大政治活动的核心场所,见证云岭大地沧桑巨变。而如今,它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每年烈士纪念日,云南省、昆明市在这里庄严举行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平日里,一批批党员干部、青年学子、部队官兵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学习。在这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和党性教育以鲜活生动的方式展开,让那段峥嵘岁月永远铭刻在云岭儿女的心中,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