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5月20日

为了党旗下庄严的承诺

——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汤云贵

通讯员 黄 桦 陈 立 李朝之 邓朝怡 文/图

近日,身披“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绶带的汤云贵应邀参加了在鲁甸县龙头山镇举办的昭通市第29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读书班,并为参会人员讲党课。其间,在了解到龙头山镇龙泉中学有12名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后,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获得表彰的5000元奖金,以及自掏腰包的1000元,作为“爱心助学礼包”,为每名学生发放500元助学金。这份关爱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力量。

“谢谢汤爷爷的关心和帮助,我一定会倍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用自己的力量回报家乡,把这份爱心一直传递下去。”领到助学金的李文甜激动地说。

扎根山乡 不忘初心感党恩

曾经有人这样问汤云贵:“老汤,你几十年如一日地深爱着脚下这片热土,动力来自哪里?”他的回答铿锵有力:“我的动力来自对党的信仰,来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回想起入党时的情景,年逾八旬的汤云贵总会小心翼翼地翻阅存放在办公桌抽屉里的两个略显斑驳、泛黄的笔记本,那是他珍藏了几十年的“传家宝”。其中一个本子上,是他1965年6月19日手写的入党申请书底稿,由于纸张泛黄、老化严重,1982年,他再次逐字逐句地重新抄写了一遍入党申请书。

在另一个本子里,记录的是父亲汤妙根在1969年请人代笔写给汤云贵写的一封信,信中提道:“我7岁就成了一名孤儿,靠熬盐巴、拾螃蟹、给地主放牛艰难度日,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要倍加珍惜,要感恩共产党。”多年来,父亲的话语仍在汤云贵的耳畔回响。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彻底改变了汤云贵的人生轨迹,也让他与永善县结下了不解之缘。1975年5月的一天,汤云贵在退役回家的火车上,得知永善县团结公社(现团结乡)一年前发生7.1级地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5名战友在抗震救灾中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战友们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汤云贵。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回省城安置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奔赴灾区一线,与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共渡难关、重建家园。

1978年12月的一天,汤云贵在团结公社双河大队工作时突发急性阑尾炎,高烧不退,情况危急。当地干部和村民用竹竿和绳子制作成简易担架,抬着他走了3个多小时山路去就医。住院期间,党组织专门派人前去医院看望他,这让远离家乡的他感动不已。

康复后,汤云贵怀着对党和群众的感恩之情,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脑海里满是那些质朴善良的乡亲们。经过深思熟虑,他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一份申请:“是党和群众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要竭尽全力为‘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们做一些实事、好事。恳请组织允许并批准我留在永善工作,让我兑现自己入党时的庄严承诺……”

退而不休 践行初心洒余辉

“幸福感恩共产党,践行承诺报春晖”是汤云贵的座右铭。

2006年4月,汤云贵从永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休后,本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但他始终心系永善的发展,渴望继续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余热。很快,他被县委、县政府聘为县级行风评议监督员,聘期为3年。

上任伊始,汤云贵就马不停蹄地带领县级行风评议监督员,对全县各行各业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以及服务群众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在3年的时间里,汤云贵坚持带队一月一督查,做到情况及时汇报、整改及时反馈,认真履行着监督员的职责。

永善县处级退休干部第一党支部成立后,汤云贵被县委任命为党支部书记。面对新形势,如何让老干部队伍人心不散、斗志不减、思想常新?他认真履行“班长”职责,从“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促规范、强管理、重落实”六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汤云贵的带动和影响下,党支部坚持在每月10日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在每月5日召开一次党支部委员会议,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学习、调研活动,让老党员积极为永善县的发展建言献策。此外,党支部还通过“送学上门”的方式,把学习资料送到因生病或行动不便而无法参加党支部活动的老党员家中,确保每一位老党员思想“不掉队”、学习“不落伍”。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汤云贵所在的党支部先后被云南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评为“云南省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第二批全省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全省离退休干部“模范党支部”。

心系群众 坚守初心乐奉献

“何言其老,只要健在,就应坚守初心,尽力付出,服务群众,助力发展。”这是汤云贵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曾经,溪洛渡街道云荞村的长湾、燕子岩是两个典型的高寒、贫困、偏远的苗族村寨,不通公路,60余户苗族群众住的是杈杈房,照明靠煤油灯,饮水也十分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汤云贵带领支委和部分党员进村入户调研,并形成综合调研报告呈送县委、县政府。随后,县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到现场办公,加快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汤云贵也趁热打铁,鼓励村民发展种草养殖业,他自掏腰包购买微耕机送给村民,指导村民种植牧草350亩,还用自己的退休金为7户村民购买薄膜、种苗、肥料,主动扶持村民种植10亩党参。苗族同胞为汤云贵送来的一面写着“老干余辉暖人心、苗家永记党恩情”的锦旗,是汤云贵与苗族同胞深厚情谊的见证。

“一个人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把‘我’变成‘我们’,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汇聚更多离退休干部的力量,助力永善经济社会发展,是汤云贵一直在做的事。退休后,他积极动员退休干部和爱心人士,率先在全市组建了永善县金江余晖志愿服务队,吸引了200余名离退休干部和爱心人士加入。

近年来,这支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交通劝导、政策宣讲、心理疏导、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惠及5万余人,被云南省委老干部局命名为“最美银发志愿服务团队”。

在许多人眼中,汤云贵生活简朴、省吃俭用,但对于社会公益事业,他总是“格外大方”。近年来,他先后向永善县的城乡学校、地震灾区、高寒山区和贫困学生捐款捐物,累计金额超5万元。在担任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期间,他为困难居民子女垫交学费;为单亲家庭孩子解决落户问题;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服务活动,为残疾人、“五保”老人和留守儿童送去生活和学习用品;感化引导113名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重返课堂,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牵头组织开展“衣加衣送温暖”活动,为高寒山区的贫困群众筹集衣服、被子4万余件。在担任昭通市“五老”宣讲团成员、县“五老”宣讲团团长期间,他带领团队到学校、彝乡、苗寨、搬迁安置区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等宣讲活动100余场次,受益群众、学生达4万余人次。在担任县政府住宿小区党支部书记期间,他积极推进“五进五强”举措,引导党员、业主入户宣传相关政策,积极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共同创建文明和谐小区。

扎根异乡五十载,初心如磐志不渝。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汤云贵深知自己一路走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他说,在今后的日子里,自己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扎根基层一线,力所能及地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用赤诚拓展生命的宽度,用敬业增添生命的长度,用本色累积生命的厚度,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银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