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1.1%,肥胖率为7.9%。
“整体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须加强干预。”中国疾控中心慢病和老龄健康管理处处长赖建强指出,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参与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制定的赖建强表示,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中国专项行动中予以积极推动和倡导,可以借助体重管理“小切口”,实现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的“大工程”。
不仅要进家庭,健康体重管理行动还要进社区、进医疗卫生机构、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宾馆、进餐馆食堂……
近年来,“小胖墩”“小眼镜”等健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开展儿童青少年合理膳食、主动运动和心理干预等保健工作。”赖建强表示,全国爱卫办、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十多个部门将承担相应任务,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开展学生“班级赛”,科学精准地提升学生体质。同时,进一步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场所数量和覆盖范围,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少数民族医院)设置体重管理门诊。”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健康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属(管)、省(区、市)属的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到2025年6月底前,要基本实现体重管理门诊设置全覆盖。
统筹推进、久久为功,2030年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基本形成,人群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初步减缓,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来源于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