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5月11日

鲁甸香葱种植基地——

创新举措促发展 经济生态双丰收

◆记者 苏 秀 文/图

近日,记者来到鲁甸县桃源回族乡香葱种植基地,一幅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画卷呈现眼前。广袤的田野上,一排排整齐的香葱青翠欲滴,生机勃勃。

得益于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桃源乡的香葱产业正悄然兴起,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后扶产业的有力支撑,为卯家湾安置区的搬迁群众铺就了一条就地就近就业的致富坦途。

这个充满希望的香葱种植基地,从建成之初就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并通过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守护了田园净土。

当地通过整合闲置、分散、低效的水淹田、沼泽地和村集体流转的5859亩土地以及各项资金3982万元,配套建设生产道路、水肥一体化系统、灌溉沟渠等基础设施,大幅度提升了土地的生产效能。

5月8日,天气炎热,香葱种植基地的喷灌系统适时开始工作,细密的水雾从喷头中喷涌而出,均匀地洒落在香葱地里,为香葱送去充足的水分,让香葱健康生长。

从空中俯瞰,香葱种植基地规划整齐,田垄笔直,喷灌设备沿着田垄有序分布。相较于传统的大水漫灌,这种方式节水效果显著,同时降低了土壤板结的风险,保持了土地的肥力。

走进香葱种植基地可以发现,香葱行距一般在20厘米、株距在10厘米左右,同时采用每穴1 至2株,每亩种植4万至4.5万株的密度进行种植。目前,香葱种植基地主要种植的是黑葱,其抗病性较强,病虫害发生率较低。

香葱种植基地在用药方面主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用肥上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适量复合肥,并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精准施肥,减少了复合肥的使用量。此外,农膜选用易回收的0.01毫米厚膜,边收葱边回收,农膜回收率高达95%,最大程度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凭借盘活资源、引进龙头企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有力举措,桃源乡香葱种植基地生机盎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让群众、集体和企业实现共赢。

在群众收益方面,香葱种植基地以每年每亩1200元的价格向农户支付土地流转金,每年共向1260户群众支付土地流转金589.5万元。此外,香葱种植基地每天吸纳1380余人务工,每年支付群众务工工资约4968万元,每人每月的务工收入约3000元。

在集体经济收入方面,香葱种植基地通过收取每亩300元的设施管理费,年收入达176万元;洗葱车间、烘干车间和制冰厂的年收入为60万元。

企业经营效益良好。香葱种植、管理、采收、销售等环节每亩每年的成本大约为2.88万元,亩产量可超8吨,亩产值约3.2万元,亩均年利润约0.32万元。

香葱种植基地紧邻村庄,与远处的青山和民居相互映衬。如今,“走,拔葱去”已成为当地群众日常打招呼的口头禅。这一质朴话语的转变,生动描绘出香葱产业深度融入群众生活的画面,成为当地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