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5月09日

明子村:绘就金沙江畔的“三色振兴图”

明子村位于金沙江畔,距离永善县城25公里,与四川省雷波县隔江相望,国之重器溪洛渡水电站尽收眼底。近年来,明子村依托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区位优势,以党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通过规模化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综合体,明子村走出了一条“以果为媒、以农兴旅、以旅富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以农业为根基,夯实发展基础

农业是乡村最本质的底色。明子村聚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通过统一流转土地,实施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种植,常态化开展观光采摘活动,推动群众生产方式从“传统农耕”向“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推行“村集体经济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提升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由村集体经济公司连片流转土地2200余亩,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系统推进土地整治,完善产业道路与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建成枇杷苗圃基地100余亩,合力打造明子山“水果王国”样板示范园1200亩。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种植“明日见”等高端水果1000余亩,实现品牌溢价40%以上。目前,全村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水果品类超60种。2024年,全村农业产值达20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以文化为灵魂,激发乡村活力

明子村通过打造农家书屋、科技展览馆、民族团结进步基地等载体,将传统文化融入乡村生活,推动乡村思想文化建设、民风民俗传承、民族团结进步和精神文明创建,促进传统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加大对传统艺术、民俗风情、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力度,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从村落环境、形态、人文等方面对优秀农耕文化进行分类,确定保护等级,落实保护措施。同时,将村民切身利益融入农耕文化保护开发计划,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结合文旅融合发展定位,创新举办火把节、篝火晚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深入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完善村庄文化场馆、旅游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

以旅游为引擎,激活产业动能

明子村坚持立足地域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世界第四、中国第三的溪洛渡水电站旅游资源,争取资金1.7亿元,建成游客服务中心1个、观景平台2个、观光步道12公里等设施。游客来到这里,可以观赏大国重器,尽览“一肩挑两站、一眼眺两省、一目观两城”的独特景观。建成喊泉、彩虹滑道、丛林穿越等娱乐设施,合理布置“1314”“520”等打卡点,并举办水果文化艺术节、品果大赛,让游客玩转乡村风情,年接待游客突破15万人次。建成家庭农场5个、绿色蔬菜园200亩、四季果园1500亩,让游客全年都能品尝新鲜水果、体验田园生活。依托溪洛渡水电站的高峡平湖美景,结合乡土田园风光,着力拓展农耕文化展示、田园体验、精品农业种植和乡村休闲旅游内涵,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以美丽乡村为目标,提升人居环境

明子村积极开展“美化塑形、文化铸魂”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颜值”。通过多方协调争取,完成民居功能提升66户、蓄水池建设5个、道路硬化20千米、路灯安装220盏,建成商铺4个、农家乐5户。在关键路口、重点区域和果园安装监控探头50余个,动员村民安装监控探头60余个,为人居安全和果园农业产业发展筑牢安全防线。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清理杂草、白色垃圾,整治污水外溢、乱涂乱画等现象,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此外,明子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开展“增绿补绿”行动,在村庄公路、池塘周边植树种花;引导群众改造庭院,拆围墙、建花台,打造“一户一小庭院、一户一小花园、一户一小菜园”特色景观,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家家户户。​

从传统农耕到多元经营,从单一生产到农旅互促,明子村以产业转型为抓手,以融合发展为路径,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记者 孔 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