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5月01日

读“苦刺花”

在我的家乡,“花枝不断四时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留意身边的花草树木。其中有一种不起眼的花,像一本儿时读不懂的书,越读越喜欢,甚至让我有种相见恨晚、豁然开朗的感觉,它便是每年冬末初春开放的苦刺花。

苦刺花味道苦,枝干上有尖刺。因其味苦,小孩子们不喜欢吃它,牛马羊也不愿啃食它;因其尖刺,人们对它避而远之,甚至视而不见,任其自生自灭。

记忆中,奶奶很喜欢吃苦刺花。在她生活还能自理时,每年都会到菜园旁的路边采摘一小提箩。采回家后,认真洗干净,然后用沸水焯烫,再放入清水中浸泡两三天,便可炒吃。多数时候是素炒,偶尔加两个鸡蛋。看着奶奶、父母吃得津津有味,我们姐弟几人尝了一口便嚷着“苦”“不好吃”。这时,奶奶语重心长地说:“孙儿啊,吃吧!50年代那会儿,能有苦刺花吃是福,棠梨花、苦刺花……但凡能吃的花都被采光了。”喜欢看药书的父亲也会劝说:“儿啊,吃吧,良药苦口利于病,苦刺花是清热解毒的好药。”虽然似懂非懂,但我们姐弟几人仍不爱吃。

有一件事更是让我气恼:一天,我陪奶奶去摘苦刺花,被一群在路边石头上打扑克的女孩看见,其中一个尖声叫道:“大家快看,老地主也吃苦刺花了!”刺耳的笑声让我又羞又恼,而奶奶却似乎没听见,仍自顾自地在小心采摘……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嘲笑奶奶的小红已成老红,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回乡遇见时,我跟她打招呼总觉得不自然,她想必早已忘记儿时让我刺耳的话语了。不知远在天堂的奶奶,是否还爱吃苦刺花?

妻子家在一个小山坳里,每年初春,她都要约我去采摘苦刺花。房后的整座山上几乎全是成片的苦刺花,少见其他树木。我曾不解地问岳父,他略带伤感地说:“我20多岁入赘到这里时,山上不仅有各种树木,还有野兔、山猫狸呢!其他树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砍光的。”因祸得福,苦刺花得以幸存!

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里找不到苦刺花的踪影,就连《云南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里也找不到它的踪迹,绘画、摄影作品里更是鲜有它的身影。是因其太普通常见?还是因有刺让人敬而远之?

如今,国家发展日新月异,农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自然不用再靠苦刺花充饥。然而,最近几年,每到苦刺花成熟的季节,公路旁、山坡上、水沟边,常见提着塑料袋采摘的老人、小孩,也不乏穿着光鲜的城里踏青者。农贸市场里,每天都有售卖苦刺花,饭店里更是将其推荐为“绿色天然食品”。苦刺花真是身价倍增啊!吃得多了,便不觉得苦;看得多了,便心生喜欢;了解得深了,便萌生敬意。这是常理,也是我这个中年人的顿悟。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这句歌词唱的是小草,用来形容苦刺花也是可以的。它的花朵细小,颜色淡白;树丫旁逸斜出,长满尖刺,树高不过一两米。它默默无闻,不骄不躁,不管是贫瘠之地,还是肥沃之处,一到季节便竞相绽放,为春光增彩,谁说这不伟大呢?花可赏可食,根能清热解毒,果可理气消积,带刺的枝干可用作护园的栅栏,可谓全身是宝。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诗句赞美的是苔花与竹子,用来形容苦刺花也同样贴切。小小的苦刺花,在缺水的地方开得慢,干枯憔悴;在有水的地方开得艳,水灵大方。狂风吹不倒它,烈日晒不蔫它,雨雪冻不死它,它是春天的使者,花中的勇士,怎能不佩服它?不起眼、不张扬,这不正是可亲可敬的芸芸众生的写照吗?

邵天伟